摘自互聯星空:3·15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前,我們推出這期由早報記者獨家調查采訪的維權特刊,旨在和廣大讀者一起營建一個公平、和諧的消費環境。
然而,每次采訪回來,記者都深深地感受到,在辛苦和努力之后,還需要我們大家一起繼續努力。今年的消費主題是“消費與責任”,我們不敢說擔著這份責任能走多遠,但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我們更希望,在路上,還有你、有他,有我們大家。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才會營建公平和和諧。
記者獨立調查之——死蟹追蹤
餐桌上擺出熱氣騰騰的蟹粉豆腐,香噴噴的甲魚湯,一定會讓你食欲大開。但如果這些美味是用死去的螃蟹、甲魚做成,且在骯臟不堪的加工點里生產出來的,你還能有食欲嗎?
早報記者歷經兩周,在水產批發市場、農居房邊明查暗訪,逐漸發現一條死螃蟹、甲魚收購、加工、出售的地下渠道。
死蟹死甲魚,流向哪里
在浙江杭州城東一家大型水產批發市場里,有好幾十個螃蟹銷售攤位。在攤位的邊上,大都擺放著一只塑料盆。盆里盛放著冰塊和已經損耗、死亡的螃蟹。螃蟹已經死了,還要用冰塊保鮮,這是為什么?記者經過兩周的調查暗訪,逐漸揭開其中的隱情。
暗訪
死螃蟹,每斤4元
日前,記者接到舉報,反映在杭州城東的一家大型水產批發市場里,有人收購已經死亡的螃蟹、甲魚;并進行初加工,制作成蟹粉、蟹肉和甲魚裙,通過特殊途徑上市銷售。
第二天中午,記者來到該水產市場。最忙碌的時間已經過了,市場里面的生意有些清淡。記者走進螃蟹批發區,老板們很熱情,都招呼記者看看他們的貨。
在市場東側的一個螃蟹攤位上,記者挑選螃蟹。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站在記者旁邊,估計是攤位老板。
“有死蟹嗎?我要死的。”記者低聲和他搭訕。年輕人打量了記者幾秒鐘之后,搖搖頭。“死的我們是不賣的。”年輕人說,“你到別處去看看吧!”記者看到,年輕人的攤位底下有一個米色塑料盆,滿滿一盆都是死螃蟹,最上面還壓著一個大冰塊。“這些死螃蟹,我一會要扔掉的,沒什么好看的。”年輕人一邊說,一邊用腳把塑料盆移到了攤位底下。
往前走了幾步,又是一個螃蟹攤位。記者再次問起死螃蟹的價格,得到了一個爽快的答復——“4元錢一斤,一元錢一個,隨便你買”。“這樣的螃蟹吃下去不會有問題吧?”記者表達了疑問。攤主一點也不在意:“這都是早上剛剛死的,我們一直用冰鎮著,沒問題的。你看旁邊的攤位,家家都這樣處理的,怎么會有問題呢?”攤主一邊說,一邊幫記者稱死螃蟹,記者連忙跑開。
市場的大棚區比外面還要冷清一些,因為市場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是凌晨,現在大部分攤位老板都回家睡覺去了;留在市場里面的攤位,大多只剩下最后一點貨了。在大棚通道的路中間,堆著一大堆垃圾,其中還夾雜著十幾只死螃蟹。旁邊的蟹老板告訴記者:“隔壁這家,今天生意特別好,螃蟹很早就批完了,剩下的死螃蟹往地上一倒,人就走掉了。要是生意不怎么樣,他們才不會把螃蟹丟掉哪。”他踢了踢自己攤位下面的塑料盆。“你看看,誰家沒有一盆死蟹啊?如果能多少換點錢,誰不干哪!要不然,死都死了,還用冰凍起來干嗎?”記者問了問價,和上家一樣——“4元錢一斤,一元錢一個。”
死甲魚,每斤7元
在大棚里面,記者還找到一個甲魚攤位,詢問有沒有死甲魚。攤位的大姐立即把記者拉到一只磅秤邊:“剛好有兩只。”
記者看到,磅秤上放著一個塑料盆,盆里都是熱水,兩只一斤大小的甲魚就躺在里面。“這是剛死的,你如果要就7元一斤。”她一邊說,一邊找出網兜,要給記者裝起來。
記者連忙表示,這甲魚太小、太少,需要2斤以上的,而且一次至少要20只。這位大姐看看記者,立即表現出一副不屑的樣子:“你是酒店的吧,來收死甲魚。我們這里是零售的,沒有這么多。你到別處去吧!他們搞批發的,每天都有不少死甲魚,而且都有固定的人來收。”
按照她的指引,記者又來到一家甲魚批發點。但面對記者收購死甲魚的要求,攤位老板卻搖搖頭說,“我們這里沒有死的,你找錯地方了。”后來,記者得知,這家批發市場有明文規定禁止銷售死甲魚,所以批發商的死甲魚只敢賣給“老客戶”。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