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12/09訊 一場面積為近年之最的“赤潮”近期在汕頭港外側海域爆發,汕頭市海洋與漁業部門迅速對其進行嚴密跟蹤監控,及時提醒有關養殖戶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損失。記者昨天到損失較大的媽嶼島采訪,發現本次“赤潮”已使該島的漁業生產及部分海洋養殖陷入“癱瘓”狀態。
媽嶼島紫菜加工停產近月
昨天中午,記者乘船登上媽嶼島一個碼頭時,便發現該碼頭附近的紫菜加工場里橫七豎八地堆放著許多曬紫菜的竹架,但卻看不到紫菜的影子。
“往年這個時候這里是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今年全島唯一的這個紫菜加工場在生產旺季卻停產近月了。”媽嶼居委有關人員告訴記者,該紫菜加工場是5年前才設立的,其干紫菜年產量最多的時候曾達到500多公斤;最近由于受“赤潮”影響,養殖戶的紫菜已全部失收,該加工場前不久只開工幾天,僅生產了50多公斤紫菜便匆匆停產了。
島上的漁業生產同樣深受本次“赤潮”影響。據媽嶼居委負責人稱,島上200多戶居民基本上每戶一船,漁業捕撈是其主要生活經濟來源;本次“赤潮”令其產量銳減,許多人沒能出海捕撈而呆在家中。一些正在海邊修補漁網的漁民無奈地對記者說,最近他們出海作業有時整天只捕撈到幾公斤魚蝦,還不足以抵行船油費。此外,往年此時正值鰻苗捕撈期,但至昨天為止,不少漁民反映仍未見到鰻苗,曾以此賣錢增加收入的島上漁民因此又少了一條“財路”。
“赤潮”面積已少于100平方公里
面積、密度、范圍大是本次發生在我市及周邊海域的“赤潮”的主要特點,由于近來不時出現的冷空氣及海面強風共同影響,其面積已縮小到不足100平方公里。
記者昨天從市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境監測站了解到,目前“赤潮”雖在繼續衰退,但由于天氣變化仍有反復,因此該站人員依然嚴密跟蹤監控,一旦發現“赤潮”密度有上升趨勢,立即提高跟蹤監控頻率;并繼續與各種作業漁船保持聯系,對“赤潮”動態保持有效監測;同時讓有關養殖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赤潮”帶來的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