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擁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陸地總面積與海域總面積的比為1∶0.59,擁有大鵬灣、大亞灣、深圳灣、珠江口等“三灣一口”不可多得的濱海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海洋景觀資源,海洋已成為深圳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托。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深圳已基本形成了海上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漁業和臨海工業等為代表的優勢海洋產業格局,然而因海洋經濟迅猛發展帶來的海洋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顯著。為此,市委、市政府在出臺的《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中明確要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把深圳建設成為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城市。
為了有效保護海洋環境,深圳市加強了紅樹林和濕地的保護。城市建設中的濱海大道專門繞道紅樹林保護區1公里處修建,并耗資2000多萬元建立綠化土坡隔音和設置聲屏障設施,以減少噪音對紅樹林濕地生物造成的危害。此外,為了充分保護大鵬半島周邊海域至今保持較好的自然和生態環境,深圳市將其作為高端旅游產業基地,明確了以保護為主,在保護中高水平開發的發展思路。
同時,深圳市為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實施了人工漁礁建設、伏季休漁、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捕撈漁民轉產轉業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海洋資源的枯竭勢頭。目前,已在楊梅坑建成了面積2.7平方公里,投放礁體2000多個的生態型人工漁礁群。今年還將在鵝公灣投建一個開放性人工漁礁群,并全面開展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工作,建立一批以保護珊瑚礁、紅樹林、濕地為主的近岸自然保護區或生態功能保護區,嚴格限制對脆弱敏感海洋生態區域的開發。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