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食品科技網:山東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始終將安全生產作為漁業工作的重點,大力推進平安漁業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一是加強了漁業安全生產教育工作,成立漁業安全生產宣講組深入漁區進行案例警示宣講,編印了6000多份《霧天作業航行安全提示卡》發至漁船,設計發放了漁業安全知識撲克,組織船員培訓班47期,對漁民進行海洋氣象、航海常識、漁船知識、海損事故應急處理及海上急救等安全生產基礎技能培訓,培訓人數4016人,促進了漁業安全教育“無縫隙、零盲點”工作目標的實現。
二是健全安全生產監管網絡,結合區域特點,完善了漁業安全生產協管員制度,對全市漁村擇優選拔聘任的208名漁業安全生產協管員,實行“定人聯船”的安全督導服務,準確掌握漁船動態,加強對漁船的監督管理。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先后開展了“漁業百日安全大檢查”、“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全市漁船適航性能集中檢查”等專項系列檢查活動,共查處各類安全隱患279處,隱患整改率實現100%。
三是繼續完善海上搶險救生系統,積極落實漁船編組結隊出海生產制度,繼續實施海上搶險救生補助政策,鼓勵漁船積極參與海難搶險互救,2007年全市組織海上搶險救生118次,救助漁民179人,為漁民挽回經濟損失760萬元。
四是不斷增加漁港、漁用航標、救生設施、安全救助通訊網等漁業安全和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基本完成了積米崖中心漁港的建設,開工建設了沙子口中心漁港,向農業部申報并獲得批準建設紅島中心漁港和薛家島、營海兩處一級漁港,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標準漁港體系,極大緩解了漁船安全就近避風錨泊難的問題。為增強漁船自救互救能力,爭取市及區(市)兩級財政資金350萬元,為全市1580艘40馬力以上的漁船配備了氣脹式救生筏;針對傳統泡沫救生衣穿著不便、漁民臨水作業不愿穿著的實際,投資500萬元實施了氣脹式救生衣配備工程,目前已完成氣脹式救生衣招標采購工作。
五是為提高安全救助通信保障能力,實施了近海漁業安全救助通信網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兩個基站的建設任務,其中嶗頂站天線高1137米,超短波通信距離達到120海里以上,實現了通信聯絡無縫覆蓋。在此基礎上,努力打造“電波順航情”漁業電臺服務品牌,24小時為海上漁民提供氣象信息發布、日常通信服務,并及時完成海上安全救助、漁政執法調度等任務, 2007年就發布海洋氣象預警信息192次,接報處理安全救助信息39次,為漁民提供日常通信7700多次,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