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產種質資源研究保護和利用,再也不用各自為陣,以偏概全。草魚、鯉魚、家鯽魚,鮑魚,海參、大菱鲆等112種水生生物分布哪里,怎樣分類,怎么養,營養成分如何,產量多少,都能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建成的“水產種質資源共享平臺”中找到答案。
這個世界首次建成的水產種質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整合,形成了按區域布局,結構完整的全國水產種質資源共享體系,實現了社會化共享服務。
兩年來,在科技部、農業部等部門的支持下,已建成并運行良好的“水產種質資源共享平臺”,按照類群、區域、建立了全國不同類型的水產種質資源數據庫和人工生態數據庫,不僅可查全部信息,水產品種的改良也有了保證。平臺跨地區、跨部門整合了70多家種質資源擁有單位,收集、保存的水產種質資源,有112種共計46100份活體和標本、DNA、精子、細胞等,開發、建立了相應的水產種質資源信息和36個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還補充完善了魚、蝦、蟹、貝、藻細胞和精子等資源的標準、規程、數據管理、質量控制規則等。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