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正在進行的江蘇省生物物種資源調查項目的部分調查結果顯示,生態環境的破壞或喪失造成江蘇省生物物種資源的減少甚至滅絕,長江中鰣魚、白鱘、松江鱸等魚類已經進入瀕危狀態。
調查發現,由于環境污染、筑河壩、圍湖造田等人為因素,太湖魚類從歷史記錄的107種減少到70多種,長江江蘇段魚類從161種減少到110多種。同時,許多歷史上的經濟魚類逐漸趨向瀕危,長江中鰣魚、白鱘、松江鱸等魚類已經進入瀕危狀態,日本七鰓鰻、中華鱘、胭脂魚、鯮、長身鱖等魚類已經被列為易危種類。
江蘇省許多大中型湖泊的水生高等植物種類數量也大為縮減,上世紀80年代末在洪澤湖湖區的調查中發現有81種水生高等植物,此次調查發現這一湖區的水生高等植物種類已不足40種。此外,水蕨、野生莼菜、中華水韭、秤錘樹等物種已經接近滅絕。
此次調查還發現,外來入侵物種正在威脅江蘇省的生態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外來入侵物種殺死或排擠當地植物,原本依靠當地植物生存的動物也就緊跟著大量減少,引起生態系統中物種的單一化,進而導致水土流失、火災、蟲災以及當地特有生物資源喪失等生態問題。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