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小水產”系指以往難登大雅之堂的一些小型淡水魚(蝦)類,如山斑魚、黃鱔、泥鰍、河蝦、烏龜、青蛙等,如今已成為廣東省增城市水產養殖業的新亮點。
一般來講,“小水產”大多屬于野生品種。這些“小水產”可主養,也可與其它水產品混養。尤其是混養,在不影響主養品種產量的前提下,靠攝食主養池塘中的野雜魚蝦和殘渣剩餌為生,能獲得一定的額外增收效益。“小水產”養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專門建池養殖,也有利用廢舊溝塘通過整治后養殖,還有網箱、稻田、庭院都可以養殖。飼料來源可利用天然餌料,也可使用混合飼料。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人們解決溫飽之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口味多樣化,而這些“小水產”因為擁有天然野生風味和食療藥用功能而越來越受歡迎。經市場調查顯示,這些“小水產”國內外市場潛力巨大,尤其在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港澳地區,是出口創匯、經濟效益好的優良品種。目前,增城市“小水產”養殖已發展到龜鱉鱘魚場28個,面積980畝,年產量75萬公斤,實現產值9750萬元;青(牛)蛙場13個,面積290畝,實現產值1250萬元;山斑魚、土塘虱6000畝,產量5800噸,實現產值14500萬元了,成為出口創匯,漁民增收的拳頭產品。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