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500萬元、禁漁期、駱駝脖子、人工放流,這一串名詞,是福海縣2006年水產業發展管理中的幾個專有名詞。
相對于阿勒泰地區一市六縣來說,福?h烏倫古湖的生態,是福海縣特有的。與之相聯系的水產業,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2005年,福?h利用多渠道資金,計劃在當年完成湖區人工放流大規格土著魚苗為主的水產投入不少于500萬元,烏倫古湖大海子的禁漁期從每年的4月1日延長到了7月31日,禁漁區由中海子擴大到駱駝脖子等。
人繁天養是烏倫古湖水產的無奈選擇。土著魚類的回游通道被阻等原因,使烏倫古湖土著魚類的繁殖再生產遇到了極大的問題。在國家的支持下,2004年,烏倫古湖野生水生動物救護站建成投入使用,使土著魚類的人工繁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形成了批量生產。2005年,福海縣第一次向有100多萬畝水面的大海子投入大規模魚苗,徹底改變了大海子靠天然魚類自我繁殖的歷史。
盡管烏倫古湖的魚類是人工繁殖,但仍屬于天養。土著魚類,天然水體養殖,不改福海野魚的本色。
福海縣水產局局長劉軍總是盯著國內高檔淡水魚,特別是冷水魚的價格,希望在一個高價位市場環境下,吸引有眼光的戰略投資者進入烏倫古湖的水產業,為福?h水產業的振興,努力、努力、再努力。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