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完成2006年全市漁(農)民人均漁牧業增加收入73.4元(水產業農民人均增收52.4元,畜牧業人均增收21元)目標任務,最近,市水產畜牧局確定了今年的漁牧業農民增收項目。
今年漁牧業農民增收項目共10個:分別為蝦塘標準化改造、對蝦出口養殖基地、大水面網箱養殖、斑點叉尾羅非魚產業化、海水魚類養殖、肉豬飼養、肉牛飼養、雜交牛繁殖、雜交仔豬繁殖、優質肉雞飼養。這些項目涉及海淡水、家禽畜牧等名優品種養殖。項目實施后預計實現產值12430萬元,實現增收458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73.4元。
為確保增收項目的順利實施,市水產畜牧局還制定了具體的工作實施方案,重點抓好九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實加強對增收工作的領導。成立2006年漁牧業農民增收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做好項目實施的各項工作。二是狠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著重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O型牲畜口蹄疫、亞洲Ⅰ型口蹄疫防治工作,防止重大動物疫病疫情的發生,保護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三是加快對蝦無公害養殖基地的建設和認定,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出境水產品追溯規程(試行)》和《出境養殖水產品檢驗檢疫和監管要求(試行)》的要求,力爭年內完成20000畝對蝦的無公害養殖基地認定和出口登記備案,為出口水產品加工企業提供符合出口產品標準的原料。四是進一步加快內陸大水面養殖開發。全年計劃發展大水面網箱養殖300箱,面積約4800平方米,養殖大口鯰、叉尾等優質魚類。五是繼續抓好對蝦養殖開發。計劃實施老舊蝦塘標準化改造6000畝,增加蓄水塘、增氧機等配套設施,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提高養殖產量和產品質量。六是繼續抓好羅非魚產業化開發。通過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增加羅非魚主養面積,實行標準化生產;積極協助出口水產品加工企業與養殖戶建立產銷協作關系,通過“公司+農戶”的方式促進出口加工羅非魚原料基地登記備案。七是加大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指導服務力度。今年計劃培訓漁民達2500多人次以上。八是搞好雜交水牛養殖小區示范和邊境畜牧示范項目的建設。重點做好6個養殖小區示范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九是加強畜禽品改工作。重點搞好牛、豬的品種改良,提高仔豬的市場競爭力。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