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香港走私內地淡水魚的活動愈趨猖獗,不少市民擔心含孔雀石綠"毒魚"流入香港。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岳表示,特區政府計劃于今年底前立法,加強對水產及海產的規管,包括規定入口淡水魚必須符合衛生證明書方可上岸。他又說,不排除淡水魚非法進口涉及黑社會活動,已成立專責小組加強巡查,警方亦會密切留意有關活動。
周一岳昨日(17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現時香港并沒有法例規定淡水魚進口時必須附有衛生證明書,因此從內地進口的未附衛生證明的淡水魚,如經測試證明不含有毒物質,亦可以在本港售賣。他說,政府現已開始研究加強保障食用水產及海產(包括淡水魚)的安全,并考慮修改有關法例,進一步加強對水產及海產的規管。當局希望在今年年底向立法會介紹有關構思及咨詢業界意見。他又說,自孔雀石綠事件發生后,他每日都會了解淡水魚入口情況,而在年初,淡水魚每日入口約七十噸,有時甚至達一百多噸,他相信市民已恢復對淡水魚的信心。
周一岳說,有關部門的執法人員特別組成專責小組,在過去數星期二十四小時巡察長沙灣及西區批發市場碼頭及貨車卸貨區。專責小組在本月五日晚上截獲一貨車運載未附衛生證明的活淡水魚到批發市場,該批活魚被香港食環署扣留檢查。其中一個樣本經化驗后證實含有微量(每千克含5微克)孔雀石綠,而該批魚亦已被銷毀。周一岳表示,警方不排除部分曾經參與進口未隨貨附有衛生證明淡水魚的人士可能有黑社會聯系。有關的執法部門會密切留意此類活動,并加強收集情報工作,以阻止淡水魚產非法進入香港市場。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