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殖戶猜測是化工污染,因還需一些數據分析,尚不能確定
●養殖污染有一定可能,但不能定論
●調查還在繼續中
圍墾13萬斤魚突然死亡,元兇到底是誰?不少人進行了各種推測。記者昨天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導致死魚的原因目前還不明朗,正在調查中。
事件回放:13萬斤魚離奇死亡
6月1日至4日,圍墾九工段至十工段之間,有6戶養殖戶的魚大批死亡。到目前為止,有超過13萬斤魚死亡,魚的品種有白鰱和花鰱等。
其中,殷水傳是6戶人家中損失最重的。兩日內,死魚6萬多斤。據殷說,3年來,殷家花了7萬多元買魚苗,每天起早摸黑照料,眼看著這一批魚下個月就可以上市賣了,不料那么多魚突然死光了。
目前,這些死亡的魚已經被集中深埋處理。
不能確定是否為化工污染
13萬斤魚突然集中死亡,有養殖戶猜測是化工污染。
區環保局日前已經拿出污染源調查報告。他們根據河道的水流方向,對其中三位養殖戶所在的養殖河道的上中下游河道以及東西側進行了布點采樣,采樣水質進行了PH值、溶解氧、COD(化學需氧量)檢測,對其中一家還進行氨氮指標的檢測。
從檢測結果中可以發現,化學需氧量、氨氮的濃度已超高。環保部門認為,養殖河道的水質較差,已屬于劣五類水。但有業內人士稱,這些指標尚不足以說明化工污染的存在,因為還需要一些數據才能分析。
養殖污染有一定可能,但不能定論
養殖河道附近有一座養豬場,也有養殖戶猜測會不會是養豬場的污染?
根據環保的檢測數據,養豬場附近的河道氨氮指標偏高,對河道水質變差也有一定關系。
不過,有養殖戶向記者反映,一名鄭姓的養殖戶與這個養豬場相距甚遠,但是他死亡的魚也有3萬多斤,而根據河道水流方向分析,養豬場污染水應該不可能流到此處。
記者向區漁政站詢問魚的死因,該站負責人說,6月1日至4日,外十工段、外八工段不時開閘防汛排澇,水流情況比較復雜。他們已于6月5日委托將浙江漁業環境檢測站做進一步鑒定,昨天又補充了環保監測數據和調查報告。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