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珍珠”正面襲擊廣東省粵東地區,給當地海水養殖業帶來災難性的打擊,其中省內最大的網箱養殖基地饒平縣魚排受災2.8萬格,損失13260萬元。據當地的漁民稱,每年臺風來時,都是關系到養殖戶們“身家性命”的緊要關頭,魚賣不出,受災后的大量死魚也賣不到好價錢。
對此,專家認為,應當考慮引入商業保險機制,給漁民們留下重新復產的希望,同時應大力推廣深海抗風浪網箱。有保險公司表示,一旦保費較為合理,可以考慮開此險種。
漁業是當地經濟支柱
據了解,目前粵東地區的網箱養殖面積乃至產量在省內都舉足輕重,水產品還大量銷往日本、韓國還有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每年為國家創造大量的外匯收入,也成為當地重要的一個產業。以全省最大網箱養殖基地饒平縣為例,目前全縣海水養殖面積達到6077公頃,形成以海水網箱養殖基地為龍頭的四大規模化生產基地。而海水網箱養殖基地160多公頃、網箱達到5萬多格,2004年全縣水產品總產量14萬噸,產值12億元,占全縣大農業總產值的31%,形成了對蝦、貝類、海水網箱、鰻魚四大養殖基地,尤其是海水網箱,其規模、產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名列前茅,海洋漁業經濟已成為該縣經濟的支柱產業。
臺風成災,水產首當其沖另據了解,此次“珍珠”到來,粵東沿海地區的水產養殖受災非常明顯,很多漁民幾乎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汕尾市海洋水產損失1.3億元,養殖網箱被大面積摧毀。
而受臺風正面登陸的饒平縣更慘,水產方面受災損失共36164萬元。其中魚排受災就達2.8萬格,損失13260萬元,全縣的魚排被摧毀了四成多。
另外還有淡水養殖受災1.3萬畝,損失3300萬元;蝦蟹池受災2.25萬畝,損失6750萬元;貝類受災2.4萬畝,損失5250萬元;魚船受損172艘(含漁船),損失704萬元;設施損失(含魚排、魚蝦蟹池、吊養設施)6900萬元。據介紹,由于網箱養殖在當地的水產中占有相當的比例,而且許多都設在遠離岸邊的海中,臺風一來更是受影響很大。
臺風帶出漁業保險空白
“每次臺風來時,我們都是提心吊膽,因為它可能使我們血本無歸。”據在柘林灣搞了20多年養殖的當地漁民鄭鎮周介紹,饒平當地魚排養殖出來的魚一般都供出口至韓國、日本等地,臺風來前,如果魚販子沒有出口的訂單,魚就很難賣得出去。同樣,漁民們還介紹,如果魚放到冰庫里,二三十塊錢的魚就只能賣到兩三塊錢了,賣不到十分之一的價錢,也影響了在臺風前漁民把魚趕快處理掉的速度。
而據專家介紹,之前有人提出來的把魚集中起來進行保護的做法,可操作性不強,因此難以實行。
“可以引入商業保險的機制,為漁民們留下復產的本錢和希望。”廣東海洋大學的陳剛教授建議,除了給養殖戶們上個保險,還應加大力度推廣深海抗風浪網箱,政府出面拓寬海產品的銷售渠道。
而據原潮州市人保財險公司總經理陳少榜表示,目前漁業保險還存在空白,一旦保費合理,可以考慮開設此新險種。同時,他認為,由于保險市場放開,目前漁業保險很難像以前農業保險的福利性做法來操作,漁民們接受程度估計目前不高。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