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于2005年開局糧價始終在低水平運行,并從4月份之后滑到零增長之下,導致所有農產品價格都在低位波動,從8、9月份之后,蛋品及肉類禽類制品價格也隨之出現持續負增長并有向深度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水產品價格與整個農產品價格走向背道而馳,從7月份開始迅速擺脫大幅下滑而一路抬頭高行,從6月份的101.6%最低點開始,以平均每月增長1個點的速度爬到11月份的104.7%并有繼續上行趨勢。水產品增勢比蛋類高6.9點,比肉類高11點,差距甚大。6、7月份正是水產品生產與捕撈旺季,價格本應下降,但是水產品價格不降反升逆勢而行,主因在于大眾需求對動物源性蛋白類食品的選擇性集體增強,促使水產品成為農副產品需求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如果沒有相關食品價格急速走低的嚴重拖累,水產品價格增長幅度早已突破10%。2005年,水產品市場的最大賣點還在于對蝦制品與螃蟹。
2005年全年蝦蟹類產品零售價格很低,此價位適應了大眾市場的心理價位,市場把它定位為獨立于魚市場之外的大眾水產食品。換句話說,買魚之后,順便還要買蝦,魚蝦之間由于價格比原因,已經失去了原來有過的相關商品的可替代性。蝦與魚已經成為菜籃子里兩種截然不同的水產食品。對蝦制品已經成為副食品市場中主流與主導商品。如果一個農貿市場沒有蝦類商品,它就不能稱為農貿市場。同樣,如果一個生鮮超市沒有蝦類制品那么它的經營布局立馬就會黯然失色。不僅如此,生鮮超市還要把活蝦、鮮蝦擺放在超市最招眼位置,用活蹦亂跳的商品去聚攏人氣。一個餐廳不管川菜、粵菜、東北菜或者是家常菜館,沒有蝦類菜式就很難叫座。盆盆蝦、手剝蝦、鹽焗蝦、干炸蝦、鳳尾蝦、面包蝦、油爆河蝦、冷拼北極蝦、秘制油燜明蝦,或者火鍋跳跳基圍蝦。
2004年,中國對蝦產品遭到美國反傾銷制裁,使中國產品出口受到嚴重影響。2005年,中國出口對蝦9.41萬噸,比2004年減少20.6%,其中出口美國8201.4噸,減少59.2%,在2004年下降的基礎上繼續大幅度下降。很多蝦農在2005年金盆洗手,但是中國內銷市場,足以消化掉現有的蝦類產品,原因就在于大眾消費層次的迅速提高,使蝦類產品主要是南美白蝦在出口轉內銷的情況下仍然在中國市場銷售火爆。雖然對蝦產品充斥市場,但是對蝦市場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市場。對蝦市場成為中國市場中95%以上的產品供過于求中的一個極少特例。此情景在中國市場已然出現疲軟的情況下很是難得。2005年1月-9月,在飼料便宜,養殖成本相對降低情況下,蝦農出售的對蝦價格卻增長了16.72%,商品毛利與差價擴大,預示絕大多數蝦農賺到了錢。
南美白蝦是對蝦生產中的主要產品,占中國對蝦生產量50%左右,但是南美白蝦從引進到2003年也有十幾年歷史,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卻很難打開。主要原因在于它在中國市場中沒有文化積累,也沒有文化兼融而扎不下根。之所以它在2005年銷售看好,重要原因是它在市場中有了相應的名字,開始名正言順了。市場給與它的名字是:冰鮮蝦。冰鮮蝦成了南美白蝦的代名詞;鶉r價值較高只能活銷;羅氏沼蝦頭大易掉頭多為凍銷;而只有南美白蝦價值低,產量大,適合冰鮮運輸與銷售。也由于南美白蝦味道在對蝦產品中屬于較差一種,把它稱之為冰鮮蝦,模糊了它原有的并不好聽的外國蝦名稱。這樣極大地適合了中國人“食品還是傳統的好吃”的消費心理。中國人雖然在吃上非常精明挑剔,但是也會在適當時候比如價格合適時開始“難得糊涂”。美國人風格就是不管什么蝦不管什么味道把殼去掉就是好蝦;不管什么魚沒刺就行。正是因為南美白蝦開始名正言順了,它才好不容易融入中國市場。
淡水魚市場在2004年迅速好轉基礎上繼續呈恢復性增長。2005年1月-9月,淡水魚生產價格增長9.27%,比海水魚高6個百分點,說明傳統淡水魚仍然受市場歡迎還有較大開發潛力。雖然現時鮮活淡水魚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由于活魚銷售成本仍然較高的原因,淡水魚的主產區,比如廣東淡水魚除了空運就很難進入北方市場。在此背景下,冰鮮淡水魚市場將會有較大發展與突破。比如,廣東、海南、廣西養殖的羅非魚、鱸魚、鱖魚、淡水白鯧、鯪魚,就非常適合冰鮮運輸以最大的降低運輸成本。當淡水魚運輸方式改變成冰鮮蝦集裝箱運輸方式之后,南方主產區的淡水魚生產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F時的運輸方式已經成為制約南方淡水魚生產發展的突出瓶頸。中國主要淡水魚產區生產的魚在中國主要消費地區見不到,問題其實已經非常嚴重。
2006年,水產品市場發展仍然看好。受宏觀經濟的制約,水產品市場變化不會突出,水產品總體價格仍會低調運行。2006年,鮮魚銷售繼續走俏,特別是蝦類產品,冷凍商品仍然走低;活魚中的中檔產品仍然看好,比如:鱖魚、鱸魚、羅非、鱔魚、泥鰍,海水魚價格仍然低于淡水魚價格,海水魚進口量在2005年進口28.8萬噸增長23%的基礎上仍然要持續增長,特別是關稅放開的東南亞地區;特別是越南、緬甸與朝鮮的口岸易貨水產品貿易;特別是發生在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半島、阿拉伯半島海域的遠洋自捕貿易。這些地區進口或海域生產的帶魚、鯧魚、黃魚是中國市場傳統的但是資源嚴重衰退的大宗消費魚品,在中國市場具有不可替代的產品競爭力。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