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歷翻到4月,氣溫驟然上升,人們普遍感到悶熱,來自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消息說,從現在開始,廈門海域也開始進入赤潮多發期了。
從2001年到2005年,連續5年的監測情況顯示:廈門海域赤潮多發生在4月-9月,其中以5月-7月為高發期。根據監測結果,廈門海域赤潮集中發生在西海域、同安灣和筼筜湖,其中西海域發生的赤潮最多,占5年來赤潮累計發生次數的75%,同安灣發生的赤潮占17%,筼筜湖發生的赤潮占8%。
從分布在廈門海域的全自動監測儀浮標及發射器示意圖上看,赤潮多發地,就是全自動監測儀浮標及發射器最集中的地方。西海域和同安灣各分布有兩個全自動監測儀浮標及發射器。今年我市還將在九龍江入海口等地方布設三個全自動監測儀浮標及發射器,這些地方雖然發生赤潮的可能性很小,但可以用全自動監測儀浮標及發射器來做其他多項監測工作,一旦監測到海洋中有“異常情況”發生,全自動監測儀浮標及發射器可以自動采樣,迅速將“消息”發出。
2005年以來,我市的海域赤潮預報準確率達到了100%,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提前2天到3天對赤潮的短期預報。記者昨日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今年我市將完善海洋監測機構和網絡建設,并建立重點海洋災害數據庫和海洋防災減災管理信息系統。
據介紹,目前廈門正在逐步健全由國家、省、市三級監測機構組成的海洋環境監測體系,準備投資1000萬元在2008年建成覆蓋全部廈門海域的自動監測網絡。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