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這幾天海產品價格漲了!”不少市民對5月1日實施伏季休漁后廈門水產品的價格提出疑問:這是否是受休漁的影響呢?
市民丁太太說,平常喜歡買的銀鯧、馬鮫每公斤單價都比上個月漲了七八元,而市民陳先生“五一”期間與朋友到一些高檔酒樓吃飯時,點了常吃的象拔蚌,每500克的價格也漲了20多元。
記者昨日走訪了霞溪市場和江頭市場等。市民和攤主都表示,平常銷量較大的魷魚、章魚、黃翅魚、蝦蛄、菜蟹等,價格與“五一”前相比并沒有太大浮動,但一些相對高檔的深海魚類,價格浮動比較明顯,幅度在5%—15%左右。
市海洋與漁業局和一些水產品貿易公司人士分析說,伏季休漁造成的影響從歷年來看,都不是很明顯。這幾天一些海鮮價格有輕微上漲,主要是“五一”黃金周大量游客以及辦婚宴的次數頻繁刺激餐飲消費引起的正常價格變動,黃金周過后應該會很快回落。
負責經營中埔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夏商農產品集團人員說,目前全市有80%的海鮮都是在中埔市場內銷售的。伏季休漁實施以后,市場內海鮮供應平穩,價格波動在正常范圍之內。廈門有6萬畝的水面養殖基地,即使是休漁,也僅僅是限制張網作業而已,拖網等其他作業形式還在進行。而市民目前對海鮮的消費其實有相當一大塊是依靠養殖的水產品。即使未來幾個月可能受影響,也是那些生活在大海深處的高檔魚類。
市海洋與漁業局人士說,休漁之前,我市一些主要水產品貿易公司也源源不斷從澳洲、越南等地進口各種海鮮,更能使休漁期間的水產品供應波瀾不驚。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