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經過11年對大鯢的保護、馴養和繁殖,珠海市斗門金鯢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已擁有18000多尾大鯢,體重在50-80斤重的大鯢就有600多尾。種群之大、數量之多令專家學者贊嘆不已。
大鯢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貴的兩棲動物,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和國際瀕危物種。大鯢不是魚類,因其發出的聲音像嬰兒啼哭,因此被人們稱為娃娃魚。由于大鯢的自然繁殖率低,加之人工捕捉量大,多年以來日趨減少。11年前,對大鯢特別鐘愛、特別有研究的黃俊海,開始了他保護、馴養和繁殖大鯢的艱辛路程,走湖北下四川到貴州,搜救他的鐘愛之物。現在他養的大鯢,很多是從上餐桌前的刀下搶救出來的。11年來,他沒有宰殺過也沒有賣出過一尾娃娃魚,去年他一次捐出100尾大的娃娃魚給國家自然保護區,許多國外來賓出高價買他的大鯢,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不懈的努力與探索,給黃俊海和他的公司帶來極大的榮譽,國家農業部首次批復在這里建設中國南方大鯢種苗馴養繁育基地;在中山大學、武漢大學、長江水產研究所、上海水產大學等專家學者的指導下,黃俊海和他的技術員完成了“中國大鯢子二代全人工繁育技術及南方工廠化養殖模式的研究”,實現了大鯢全人工繁育子二代和規模化養殖,這項科研成果在大鯢的全人工養殖和繁育方面有多項創新。林浩然、劉筠、劉建康、趙爾宓等院士專家,聯名推薦此項技術申報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