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水產品出口所面臨的主要壁壘包括:
1、技術性貿易壁壘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關稅逐漸降低,進出口數量配額、許可證制度、外匯管制等非關稅措施日益受到約束和限制。相反,以技術法規、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突出,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當今,技術性貿易措施變得更加復雜和隱蔽,技術壁壘成為最普遍、最難以對付的貿易壁壘,其主要包括技術法規、技術標準、質量認證(合格評定)、檢驗程序和檢驗手續、計量單位制、包裝、標志標簽、條碼等,并且已經從商品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加工領域,不僅包括貨物商品,還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務產業,成為非關稅壁壘的主要組成部分,成為各國保護產業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手段。
技術性貿易措施現已經成為我國出口的主要障礙,已經取代反傾銷,成為我國出口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我國每年受反傾銷措施影響的出口額僅占全年出口額的1%左右,而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額已超過25%,約為450至500億美元。
我國水產品的傳統出口市場主要是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地,由于2001年以來歐盟對我國動物源性產品進口設限,美、日、韓等國外商家也拼命壓價,導致我國水產品出口十分困難。國內企業為保住客戶,只有降低價格,致使利潤大幅下降;同時又怕價格過低,引起反傾銷制裁,有時被迫放棄到手的訂單。
更為嚴重的是,目前美、日等國家已在水產品檢測方面提高標準。技術壁壘成了一道攔水壩,從世界各地圍困我國的“蝦兵蟹將”。
2、“綠色壁壘”
如今發達國家所鐘愛的就是所謂“綠色貿易壁壘”。綠色壁壘從本質上說應該是技術性壁壘的一種,但因其主要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借口,比其他技術性壁壘措施更具隱蔽性。
比如,假借保護環境及人類、動植物的衛生與安全健康之名,對商品中的有害物含量制定較高的指標,從而限制商品的進口;在保護環境的名義下,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發展中國家很難達到的強制性技術標準,限制商品進口;要求進口產品必須獲得“綠色環境標志”,以便于對進口商品嚴格控制;海關進行“綠色衛生檢疫制度”,使進口商品難以入關或在入關時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要求“綠色包裝”,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尤其是生態標簽問題,將會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重要的而難以逾越的“綠色壁壘”。
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的壟斷優勢,通過立法或其他非強制性手段制定了許多苛刻的環境技術標準和法規,限制扭曲了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違背了WTO/TBT協議的宗旨。如從2002年1月起,韓國強化了對水產品的金屬檢測標準,歐盟對其認為污染水(海)域的水產品完全禁運。發達國家通過綠色技術標準的設置使我國出口產品成本大為增加,削弱了該類產品國際競爭力。
我國外貿企業為了獲得國外“綠色通行證”,一方面要花費大量的檢驗、測試、評估、購買儀器設備等費用,另外還要支付不菲的認證申請費和標志使用費。在成本及反補貼措施的影響下,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對我國出口貨物征收綠色關稅,使這些產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喪失價格優勢,制約我國外向型水產業的發展。
3、“數字壁壘”
“數字壁壘”又叫信息技術壁壘,是指與貿易有關的信息的表述不銜接、不接軌,不符合進口國的要求,造成貿易的障礙。貿易雙方在信息技術上的不對稱,如進口方采取網上通告、網上訂購、網上支付、網上交易等,而出口方做不到。
其措施主要包括無紙張貿易(EDI)、條形碼、商品的標識、標簽制度、計量單位制、電子商務(B2B)、電子政務等。以電子商務為例,許多發達國家都明確進入電子商務的時間表,許多行業也列出了時間表。許多國家都力圖在電子商務中搶占市場先機,然而,與其它大多數行業相比,水產行業更需要電子商務,因其主要原料和產品多為鮮活品,商業活動中要求庫存快速周轉,即時經銷、即時服務。
水產業以電子商務的形式不斷加強國際貿易和普及應用應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目前國內的多數水產網站處在起步階段,許多網站功能還不算完善,尤其是在網絡的運用上,中小企業基本處于應付型,政府或客商有要求才去做,對于國外客商在網上發布的信息卻不知,在線交易不會操作,由于網絡普及的差距形成了“壁壘”。
4、“裝備壁壘”
“裝備壁壘”主要是指在質檢的技術和設備以及基礎研究上。出口水產品質量不高,藥物殘留超標和反傾銷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擴大水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這些問題主要出在質檢部門上,一是責任心,二是技術裝備。解決責任心問題主要是提高檢驗人員素質,堅決把好出境關,加強檢驗,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產品,一律不準出口。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促進提高出口商品質量,積極支持擴大水產品出口。同時認真研究努力打破和跨越國外技術壁壘。但在技術和裝備上是單獨一個企業和單位所難以解決的,它從一個層面體現著國家的綜合實力,技術手段和技術基礎工作對質檢部門的工作質量有直接影響。
我國質檢部門現有的技術狀況、能力與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和一些發達國家的檢測水平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國外許多能夠檢測的項目、內容、數量等指標,如美國、加拿大和歐盟對蝦和小龍蝦中氯霉素含量能測試到0.3PPB,即百億分之三,而我們現在還做不到。因而,由于我們的檢測手段、方法跟不上,缺少相應設備,達不到國外的要求,限制了出口,影響了企業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