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臺灣網12月24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當局“環保署”日前公布一項深海魚類含汞量調查報告,指稱部分深海魚類的含汞量較高,導致魚價狂跌,漁民損失慘重,表示
強烈抗議,要求當局說清楚。
針對這項調查結果,花蓮區漁會今天表達不滿的態度,要求臺當局“環保署”提出更具體、更精確的數據來說明清楚,否則花蓮漁民不排除發動激烈的抗爭。
花蓮區漁會總干事王銘章今天表示,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后立即造成魚價下滑,其中以旗魚受到的沖擊最大,甚至已經出現滯銷的情形。蘇澳區漁會總干事林月英說,未發布這項消息前沙魚拍賣價1公斤110元,公布后許多人不敢吃深海魚,昨天和今天沙魚竟跌到1公斤60到70元,跌幅達3.5成,漁民叫苦連天。
王銘章強調,漁民冒著生命危險出海捕魚維持生活,但當局完全未顧及漁民的生計,輕率公布調查報告,造成漁民生計陷入困難;且深海魚類未經人為污染,漁民難以理解深海魚類含汞量高可能危害人體的說法,漁會無法容忍調查報告傷害漁業和漁民的作法。
林月英指出,南方澳是漁村,居民吃的魚最多,臺當局“環保署”要采樣應該來南方澳采集才有代表性,但是當局怎么跳過了?這項調查公正性和正確性令人質疑。
蘇澳區漁會理事江四郎指出,臺當局“環保署”應該檢討工廠是否將廢水污染海洋,造成魚病變,而不是深海魚是否含汞,搞不清楚職務,本末倒置,他怒罵臺當局“環保署”是王八蛋!江四郎要求當局解釋清楚,提出確切數據,否則要串聯全島漁民進行抗爭。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