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春節期間,省工商局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流通領域水產品的一項質量監測顯示,水產藥物殘留嚴重,其中甲魚的藥殘問題尤為嚴重,抽檢無一合格。
昨日,記者經過調查了解到,水產養殖戶為預防水產疾病,圖便宜濫用明文禁止的藥物,是導致水產藥殘嚴重的主要原因。為此,專家建議,應建立完善的水產養殖和市場準入制度,改變現行的多部門管理魚藥的做法。
【抽檢】
水產藥物殘留嚴重
省工商局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同開展的抽檢結果顯示,內銷水產品的藥物殘留問題不容忽視,所抽查樣品共檢出16個批次、27個項次呈陽性,為不合格產品,其中孔雀石綠、隱色孔雀石綠、呋喃唑酮代謝物、呋喃西林代謝物殘留嚴重,檢測還發現,甲魚的藥殘問題尤為嚴重,抽取的5份甲魚均不合格。
據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化合物主要用于水產品、牛、豬以及家禽的抗菌消毒,但后來被發現會致癌,就被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動物。
【調查】
濫用魚藥是主因
據了解,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化合物雖然被明文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動物,但由于我省水產品生產養殖時間長、產量大,魚病的種類和程度都比較高,水產疾病的防治一直以來都是水產養殖中的一個難題,為此,一些漁民只好使用一些禁用的藥物來防治病蟲害,而這些藥物通常會危害人們身體健康。
在福州水產批發市場,來自福清的水產養殖戶王先生告訴記者,去年自己養殖的魚,由于受疾病侵害,七八天的時間5萬多條魚苗最后只剩下六七千條。
他透露,為預防水產疾病以及趕走野螃蟹、水蜈蚣等天敵,附近不少養殖戶均偷偷用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化合物以及毒性強、成本低的六六六粉和敵敵畏等劇毒、高殘留農藥代替魚藥。另外,孔雀石綠還能在運輸過程中用于水產保鮮。
福州海洋漁業局產業處黃處長表示,目前將農藥、有毒化工原料當魚藥用的現象相當普遍,一些漁民甚至用對人體劇毒的化工原料來殺小雜魚,漁業部門也將養殖魚藥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重點來抓,但由于我省的養殖基地分散,而養殖戶還沒有養成科學用藥的習慣,為此,該工作開展起來還比較困難。
黃處長說,其實,目前大多數養殖戶都知道這些藥物對人體有傷害,但考慮到其價格便宜,并且在養殖魚類病害的治療方面有良好效果,因此一些水產養殖戶仍在養殖環節違規使用。
【出路】
改變多頭管理局面
黃處長表示,我省現行魚藥管理體制還存在漏洞,屬于典型的多頭管理,衛生、農業、水產、畜牧、海洋、環保、工商局等多個部門都可直接或間接對魚藥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監管,但沒有一個部門能夠進行全程監管。
據了解,根據《獸藥管理條例》等法規規定,魚藥管理執法權歸畜牧部門,但畜牧部門對漁業養殖基本沒有介入,難以對養殖環節用藥進行效監控;而對漁業養殖熟悉的漁政部門,只能對養殖過程中魚藥的使用進行把關,而難以對魚藥的生產、銷售進行管理,這就存在一個問題,養殖環節禁止使用,而養殖戶卻可在銷售環節購買到,由于養殖基地分散,這也給漁業部門的監管帶來難度。政出多門的結局是誰都管,誰又都管不好。
【提醒】
肉眼辨別致癌水產
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雖然,消費者不容易從外觀辨別水產品是否含有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禁用藥,但對于孔雀石綠用量較大的魚,仍可肉眼辨別:首先,看魚鱗的創傷是否著色。受創傷的魚經過濃度大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表面發綠,嚴重的呈現青草綠色;其次是看魚的鰭條。正常情況下,魚的鰭條應是白色,而“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的魚,鰭條易著色;最后,若發現通體色澤發亮的魚應警惕,很有可能該水產含有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禁用藥。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