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啟動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和《中山市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實施方案》,不遺余力地抓好養殖、流通和加工各環節質量管理,確保水產品從魚塘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水產品由數量增長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和綠色環保型,從而提升水產品質量檔次。
開展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力推無公害生產和標準化養殖。按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和《廣東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管理辦法》要求,創建了25個省級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認定面積9.3萬畝,養殖品種有脆肉鯇、南美白對蝦、禾蟲、甲魚、桂花魚、鰻魚、羅氏沼蝦等10個,獲批無公害水產品產量2810噸。東升鎮著力加強無公害養殖基地建設,從產地環境、養殖全過程技術規范上強化管理,把9000畝脆肉鯇基地創建為全國最大脆肉鯇的生產基地,年產量1.5萬噸,該鎮脆肉鯇獲得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認證,榮膺廣東省名牌產品、中國名優品牌。省級無公害基地黃圃順景養殖場面積800畝,每年出口到日本的活鰻約600—700噸。
推行健康養殖,打造無公害漁業品牌。中山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打造出“全福牌”甲魚、“東裕牌”脆肉鯇、“寶平牌”塘魚、“歐風牌”凍蝦、“建華牌”和“泰上王”臘魚等一批知名度高的國家級和省級漁業品牌,水產品市場競爭力得以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份額進一步擴大。中山水出公司在全市建立8萬畝無公害水產養殖出口基地,去年該公司“四大家魚”、凍羅非魚片、凍蝦、魚罐頭等產品出口創匯3647萬美元。該公司在港澳設立270多個銷售點,出口到港澳市場的“四大家魚”由于品質上乘,售價領先同行10%以上,占了港澳市場的35%和80%;還在該市城鄉各大市場開設綠色“寶平牌”塘魚銷售點40多個,每公斤售價也高于一般塘魚2元。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全福牌”甲魚響徹四方,供不應求,每天限量供應北京、西安、廣州、深圳等地酒樓0.15噸,年供應市場50噸;且身價不凡,每公斤賣到120—160元,比一般甲魚高出30元。黃圃鰲山村養殖戶引進狗尾草、百喜草、菊苣等35個牧草品種喂養“四大家魚”,減少投喂人工合成飼料,減少污染,達到降本增效環保的目的。
加強水產品藥物殘留檢測,確保科學、規范、安全用藥。漁業部門把通過廣東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的企業產品列入指定檢測,組織了黃圃鎮順景養殖場、板芙鎮大文養殖場、板芙鎮鎮安養殖場、小欖鎮合成養殖場、港口鎮大南養殖場的鰻魚、甲魚、鯇魚等25個樣品送到省水產品質量監測中心進行檢測,通過強有力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嚴控藥物殘留、重金屬含量。抓好養殖證的發放,規范養殖行為,目前已發放養殖證7198本,發證面積17萬多畝,發證率86%。在全市建立了24個測報點,對南美白對蝦、甲魚、鰻魚、鯇魚等魚蝦病害進行測報,測報面積3630畝。
打造培育漁業龍頭企業,帶動無公害生產和標準化養殖。按照吸引民資建龍頭,整合資源壯龍頭,政策扶持強龍頭,機制創新活龍頭的思路,從資金、技術、服務和信息等方面予以扶持,幫助漁業龍頭企業搞好配套,完善功能,提高幅射帶動能力,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格局。一方面積極引導漁業企業拓展籌資渠道,加大技改投入支持,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提高龍頭企業組織化程度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另一方面著力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提高其質量檔次,全面提升龍頭企業的整體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繼中山水出公司等6家企業喜摘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稱號后,又組織了中山新洋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神灣鎮南粵水產品流通與加工服務中心、北海魚欄、小欖鎮廣利市場、國健(中山)食品有限公司、中山萬通水產冷凍食品有限公司6家企業申報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使養殖戶在生產、經營行為自覺與國際接軌,有效規避出口市場的綠色壁壘和市場風險。
水產品市場變幻莫測,業內人士認為要突破森嚴的貿易壁壘,叩開市場大門,成為國內外市場的領跑者,必須堅定地走無公害生產和標準化養殖之路,才能占領市場并在市場激烈的角逐中立于不敗。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