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凈化紅楓湖水質,貴陽市將向湖中大量投放鰱、鳙魚,以吃掉水中污染物。
貴陽市農業局水產站站長楊斌昨日介紹,作為貴陽市最大的飲用水源,紅楓湖每天向城市供水40余萬方。然而據省環境監測中心2005年12月份的監測,紅楓湖水質已低于國家Ⅲ類水標準。特別是氮、磷含量偏高,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浮游植物繁殖過盛,其死亡后尸骸漂浮于水面,形成一層厚厚的綠色粘膜,俗稱“水華”。“水華”腐爛分解消耗氧氣,不僅惡化水質,對魚類也造成較大危害。因此,為了保障貴陽市民飲用水安全,對紅楓湖飲用水源進行治理已迫在眉睫。經有關部門反復論證,貴陽市決定在配合對紅楓湖等飲用水源綜合治理的前提下,實施生態治理工程,即向湖中投放鰱、鳙等濾食性魚類。楊斌介紹,通過鰱、鳙魚攝食水中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細菌及其代謝物,可移走水中的部分氮、磷、藻類,大幅度改善水質,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據了解,貴陽市將于近期開始投放魚種,首次投放220噸,并將連續5年持續投放。為了保障這一治理工程順利實施,貴陽市還規定今年全年禁止在紅楓湖飲用水源內捕魚。從明年起,每年2月1日至7月31日為禁漁期;1月1日至31日為投放魚種時間;8月1日—12月30日為捕撈期,捕撈由漁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進行。
對這一工程,貴陽市政府每年將投資300萬元,五年一共投資1500萬元,同時清鎮市將每年匹配資金30萬元。
楊斌介紹,這一項目還將給當地農民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他說,投放魚種兩年就能形成規模,首年投入魚種300噸,預計可捕撈約2100噸,獲產值1470萬元。屆時漁政部門將組織當地農民參與管理,辦證有序捕撈,統一收購。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