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前高雄市衛生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30%的業者在銷售新鮮魚肉時添加一氧化碳(CO),使魚肉看上去色澤紅潤。島內的衛生主管部門20日指出,這一行徑屬于違法,如查獲將對業者處以最高15萬元新臺幣(約3.7萬元港幣)的重罰。
根據高雄市衛生局抽驗結果,在19件市售餐廳、大賣場、一般市場的生魚片中,有6件違法添加一氧化碳,違規比率達31%。其中一件鮪魚樣本一氧化碳值高達2,000微克,負責檢測的高雄海大教授周照仁教授說,相較日本紅色魚肉200微克、白色魚肉20微克的限制,「2,000微克實在太高了」。
在生魚片中注入一氧化碳,是因為其若與魚肉中的血紅素、肌紅蛋白結合,魚肉就會變得很鮮紅,感覺肉質很新鮮,而且期限甚至可以延長1到2年,如此一來,消費者就很難察覺出買到的是不新鮮的生魚片。
臺灣利豐超低溫鮪魚冷凍廠負責人王秋施也說,「島內生魚片80%有用一氧化碳啦!實際情況比檢驗結果嚴重得多。」
手法缺德 欺騙消費者
食品中添加一氧化碳對人體安全并無危險,但一氧化碳用于生鮮魚肉加工,屬于欺騙消費者行為。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代處長蕭東銘表示,這不是安全問題,而是道德問題,目前國際間都將一氧化碳視為安全的物質,透過食物吃進一氧化碳,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衛生部門表示近期內將聯合有關部門,對魚肉生鮮處理、加工場所展開檢查。
歐盟禁一氧化碳保鮮
另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消費者權益組織擔憂公眾健康遭受潛在威脅,敦促美國糧食和藥物管理局禁止使用一氧化碳技術包裝肉類。
美國糧食和藥物管理局大約5年前同意企業的有關申請,將一氧化碳保鮮技術定為「一般安全」類。此后,這一技術日益得以推廣,甚至有革新肉類包裝技術之勢。
雖然目前肉商使用的一氧化碳量對人體健康無害,但有消費者權益機構擔憂,這種技術對慣憑肉色判斷新鮮度的消費者具有欺騙性,并指出,經過一氧化碳處理過的肉,至少應在包裝上標明。他們敦促美國糧食和藥物管理局重新評估一氧化碳技術問題。他們指出,歐盟已禁止使用該技術保鮮肉類及魚類。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