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繼蔬菜、豬肉實行市場準入后,鄭州將對魚貝蝦等15種水產品實行市場準入,今年12月1日鄭州將首先在三個試點市場實施準入,2006年3月1日起在市區各超市和集貿市場全面實行水產品市場準入。
近幾年,媒體頻頻曝光一些水產品加工小作坊的黑心小販,用甲醛、燒堿、雙氧水等發制牛百葉、黃喉等,一些養殖者在魚類喂養中使用有害的化學物質,消費者食用水產品的不安全感與日俱增。為保障居民水產品消費安全,10月26日該市政府出臺了《水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實施方案》,決定2005年12月1日至2006年2月28日在柳林水產品批發市場、亞宏水產品批發市場和緯三路水產品市場試行水產品準入,2006年3月1日起在市區全面實施水產品市場準入。
這次鄭州市實行市場準入的水產品有15個品種:鯉魚、鯽魚、鳙魚、鰱魚、革胡子鲇、草魚、鯧魚、蝦、蟹、鱉、帶魚、水發海參、魷魚、貝類、海帶,包括鮮活、冷凍和水發類水產品。
水產品要標明產地、日期
實行市場準入后,鄭州市的漁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市水產品檢測機構,重點檢測重金屬、藥物殘留、生物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質;水產品生產基地要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和檢測人員,開展自檢工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水產品專賣店等單位對銷售的水產品質量負總責,配備檢測設備,開展水產品質量自檢工作,不合格的不準銷售。
逐步推行水產品產地標志制度,上市的水產品要附有產品標簽,標明供貨單位(經銷者)、產品名稱、進貨日期、產品規格、產品種類、產地、生產者和經營者,捕撈產品要標明產地。
顯著位置設立公示牌
市場準入后要求水產品經營者要建立規范的購銷臺賬,詳細記載購買渠道、數量、時間和銷售對象,可追查每個環節的質量責任。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要設公示牌,標明攤位號、水產品品種品牌和來源,公示產品標簽,張貼產品檢驗合格證明和有關證書,接受群眾監督。
無公害水產品上市免檢
政府鼓勵、提倡取得無公害、綠色或有機水產品認證的產品進入市場。經認證為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水產品,實行上市免檢制度,憑認證證書和專用標志、產地標志及檢測證明可以直接進入市場,但實行索證抽檢制度;國外入境上市的水產品憑入境檢驗、檢疫證書 進入市場銷售;其他水產品上市前,都應當接受產地市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測檢驗,檢測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