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水產養殖業是珠海農民主要的營生方式,但珠海的種苗生產技術水平卻很落后,主要養殖品種羅氏沼蝦、海鱸、羅非魚、四大家魚等種苗,大部分均需從周邊地區引進,成為嚴重制約珠海水產養殖發展的瓶頸問題。改變這一局面,成為珠海今年農業發展的新目標。
水產種苗供應缺口大
據《珠江晚報》報道,本月17日,在金灣區召開的全市水產種苗生產現場會上,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全市目前有水產養殖種苗場62家。一些水產品走向了全國,甚至國外,但與此不相符合的是,珠海種苗需求基本由外地提供:南美白對蝦有40億尾的需求缺口;羅氏沼蝦的需求缺口更在14億尾以上,由廣西、湛江、肇慶等地滿足;海鱸苗需求7000萬尾,基本由福建等地提供;四大家魚苗需求4000萬尾,主要來自中山等地;羅非魚苗需求3000萬尾,主要來自海南。
據了解,珠海種苗場生產品種相對單一,全市79%的種苗場均以南美白對蝦生產為主;擁有高層次人才(高級工程師或大專以上學歷)的場僅有7家;大部分的種苗場都是從湛江、福建等地孵化后的苗種進行暫養,未進行孵化、繁育。
大力扶持種苗企業發展
市農業局局長羅新安指出,種子、種苗生產行業及流通加工行業發展滯后已成為珠海農(漁)業進一步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瓶頸。
市農業部門負責人現場表示,珠海水產養殖業必須培育自己的種苗基地,引進原種良種,提純復壯,從種苗的質量、種類上改善市場狀況,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為此,2006年珠海將按照市委“以工業搞好農業”的思路,結合農業園區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大對本地種苗基地的扶持力度,大力引進和扶持原種、良種水產種苗企業,在資金、技術等方面適當傾斜,鼓勵他們做大做強。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