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過去的一年,在廣大漁業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漁業生產實現"雙增",即水產品總產量達35.35萬噸,同比增長2.74%;漁業總產值達51.59億元,同比增長3.38%。
漁業生產和效益實現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是遠洋捕撈產量增加。遠洋漁業在政策扶持下,積極調整生產結構,繼續發展大洋公海漁業。2005年新增4艘大型遠洋捕撈漁船。年產量達11.51萬噸,同比增長21.94%,是1985年組建遠洋漁業公司以來捕撈產量最高的一年。
二是優質水產品產量增加。水產養殖繼續積極發揮上海優勢資源的作用,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勢頭發展良好,養殖面積達30萬畝,年產量達6.4萬噸,占水產養殖總產量的31.81%。主要品種蝦、蟹類養殖面積占名特優養殖面積的95%。南美白對蝦、河蟹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8.92%、2.03%。"三個產業帶"即海水蝦類產業帶、淡水蝦類產業帶、河蟹產業帶繼續保持健康發展。
三是提升市外養殖基地的能級。各區縣在認真總結市外養殖生產的基礎上,確立了"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注重品牌、穩步發展"的戰略思想,從擴張型向優質型、生態型轉變,在11個省建立市外養殖基地,從124萬畝調整到90萬畝,養殖產量、產值實現了同步增長的良好態勢,養殖產量達2萬噸,同比增長24%;漁業產值8.2億元,同比增長15%,為中西部地區水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是水產品價格上漲。據調查,2005年水產品價格出現上漲態勢。年平均價格為24.43元/公斤,同比增長0.33%。常規魚類在上年上漲的基礎上小幅上漲1.67%。主要是市民水產品消費量上升,大大提高了漁業生產者的信心,這是提高漁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