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新年伊始,福清市江陰鎮小麥村紫菜飄香,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后和樓頂都晾曬著紫菜。
小麥村養殖壇紫菜已30多年,養殖壇紫菜是村里的支柱產業,村里經濟95%來源于此。前幾年,村里養殖的紫菜品種老化,每年都發生大面積病害,有的幾乎造成絕收。2003年,小麥村開始嘗試養殖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選育的壇紫菜新品種。2005年村里85%以上的養殖面積都養殖了壇紫菜新品種,收成已不成問題,養殖新品種的養殖戶們喜上眉梢。
品種老化 “黑金”暗淡
省科技廳農業科技處的有關人士介紹,紫菜在我國沿海均有出產,北方以條斑紫菜為主,南方以壇紫菜為主。小麥村遭遇壇紫菜品種老化的問題并不是個別現象。20世紀70年代福建省養殖壇紫菜所需的種菜一般來源于平潭島嶼巖礁上生長的野生紫菜。80年代后,福建養殖面積不斷擴大,但品種的提純、復壯、種質改良等研究工作相對滯后。種菜供不應求,許多養殖戶自養、自留、自用。由于在養殖過程中沒有經過嚴格的挑選和品種選育,多年重復使用自留的人工種菜,造成近親繁殖,品種嚴重退化,加上海況、氣候條件的異常變化,導致壇紫菜不僅產量降低、質量下降,抗病力減弱,爛苗和病害經常發生,甚至絕收。養殖戶賴以生存的“黑金”光澤日益暗淡,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和壇紫菜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科技浸潤 改良苗種
為了解決壇紫菜養殖業發展面臨的問題,1998年,省科技廳高度重視,開始著手扶持科研機構對壇紫菜進行研究,旨在用高新生物技術來替換和改良現有壇紫菜的老品種,切實解決農民收入低的根本問題。
從1998年開始,省科技廳先后把“壇紫菜體細胞工程育苗技術的研究”、“壇紫菜轉基因抗病品種研究及示范”和“壇紫菜優質高產抗病品種生物工程技術及示范”等列入了福建省的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進行扶持。2002年,“壇紫菜良種選育技術”被列入了國家863計劃。2004年,省科技廳再度把壇紫菜列入重大專項研究范疇。
多年來,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陳昌生教授參與了多項和壇紫菜有關的課題研究。同時,他還是2004年省科技廳扶持的重大專項“海水養殖特色品種規模化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的負責人。陳教授介紹,在各級科技部門的資助下,壇紫菜科研取得了重大進展。
集美大學課題組利用現代的生物技術與傳統的選擇育種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連續幾年的生產應用實驗,篩選和培育出了生長快、成熟晚、優質、高產、抗高溫的壇紫菜新品種。近幾年,新品種在廈門、莆田、福清、平潭、晉江等地廣泛推廣,其抗病能力增強30%,產量增加10%,產值提高20%,綜合各項指標,每畝比老品種平均增產1500-1800元以上。該項成果對促進壇紫菜優良品種產業化生產,起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作用,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研究人員還首次建立了壇紫菜單性生殖調控技術。使壇紫菜的純種得以長期保存,為構建壇紫菜永久種質庫的技術平臺積累了有益資料。壇紫菜色素突變體的分離和培育技術也取得重大進展,獲得了紅色、紫色、綠色、棕褐色、橘紅色、橘黃色、棕紅色等五顏六色的紫菜,改變了原有清一色的紫菜,這些五顏六色紫菜的蛋白質、氨基酸明顯不同,為今后紫菜種質改良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省科技廳的支持下,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還成立了“福建省壇紫菜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庫保存了我國不同海區、不同生態環境的野生壇紫菜以及人工培育的不同品系、不同經濟性狀的壇紫菜,為我國儲備了不同品種、品系及突變體等壇紫菜優良種質,使我國壇紫菜在今后10年、20年以及更長的時間里,年年有良種,從根本上解決了良種產業化問題。另外,通過壇紫菜品種改良項目的實施,建立了完善的良種培育實驗室和親本培育場,為我國南方壇紫菜養殖生產提供了健康親本和優質苗種,在我國南方壇紫菜養殖中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培養出來的優良品種可供應我省,還能輻射浙江及廣東。同時,種質資源庫還為探索我國大型海藻栽培如何建立健全良種供應體系和配套推廣的技術,逐步實現栽培種質有序、科學的管理,走上良性化生產道路,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推廣技術和經驗,對推動海藻栽培產業向良種轉化,向高品質、高方向發展打下了技術基礎。
成果轉化 農民增收
省科技廳十分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真正發揮出效益。“壇紫菜體細胞工程育苗技術的研究”獲得成功后,省科技廳很快將“壇紫菜體細胞工程選育技術推廣”納入了扶持的重點。2001年平潭縣水產良種實驗場向國家申報了“壇紫菜體細胞工程選育技術推廣”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并爭取到了60萬元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為了確保項目的實施,省科技廳也撥出60萬元的配套資金重點扶持。2002年,平潭縣還建起國家級的壇紫菜原種場。
在福清市江陰鎮小麥村,去年10月底養殖戶們為養殖的壇紫新、老品種菜算了筆賬,發現從9月初采苗到10月底,村里養殖壇紫菜新品種的養殖戶們已收成“三水”紫菜,而養殖老品種的連“二水”都收不上。10月底時,新品種壇紫菜每畝產值平均已達5618元,而老品種的產值每畝只有3700多元,F在,養殖老品種的養殖戶們都決定,以后也要養殖新品種壇紫菜。壇紫菜在科技的浸潤下重現了“黑金”的光澤。省科技廳農業科技處表示,我省科技部門對壇紫菜研究的扶持還將繼續,除了扶持壇紫菜良種的選育、推廣,規;s化高效養殖生產外,扶持的領域還將向壇紫菜的深加工延伸,改進深加工技術和設備,使壇紫菜能發揮出更大的效益,讓廣大農民增產更增收。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