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西湖里一年一次的“巨網捕魚”可不是人人有機會看見的。昨天,“西湖漁亭”的漁夫們正在忙著整理巨網,西湖里一年一度的“巨網捕魚”明天就要開捕。
1000米長的巨網一年就用一次
“西湖漁亭”就在花港觀魚碼頭,邊上停靠著一艘艘畫舫,要不細看,你肯定想不到就在這古色古香的亭子里,每天清晨就是熱鬧的西湖魚市。
漁老大名叫董志興,是個地地道道的紹興人,大伙兒都管他叫“董老大”。董老大說:“家里祖祖輩輩都靠打魚為生,就我最幸福了,能在這如詩如畫的地方捕魚,一轉眼已過了6年。”
跟著董老大的都是他的老鄉,一個個戴著烏氈帽,臉蛋曬得黑里透紅,當他們從你身邊走過時,便可以聞到一陣魚腥味兒。對于董老大他們來說,“巨網捕魚”是件大事,所以,準備得特別仔細。
在“西湖漁亭”東面,漁夫阿三與老高正在忙活,他們面對面站著,把堆在一邊的網一點一點整理到一艘大船里。阿三說,這張漁網就是明天用來“巨網捕魚”的,足足有1000米長,一年就用一次,很寶貝。看到他們這么忙活,記者想上前去幫忙,上船伸手就扯,本想漁網應該挺輕的,沒想到這一扯差點把自己給扯到西湖里去。阿三“哈哈”大笑說,可別小看這漁網,分量可不輕,整張網加起來有1500公斤。
西湖魚兒可是天然食品
說話間,一位家住馬市街的馮女士扯起嗓門喊:“老高,給我拿條鳊魚。”老高匆匆跑過去說:“不好意思,已經賣完了,今天鳊魚不多。”馮女士顯得有些失望,但還是滿心歡喜地買了一條“白條”回家。馮女士說,這西湖里的魚味道就是好,不是飼料喂養的,是十足的“綠色產品”,吃了這里的魚,家里人都吃不慣其他地方的。
接過馮女士的話茬,董老大顯得特別自豪:“雖然西湖里的魚產量不是很高,每天也就賣個200公斤左右,但是魚的品質絕對一流,現在西湖的水質越來越好,食用這樣的天然食品一定身體很棒。像我們,每天就是吃魚,從來不生病的呢。”
這邊正聊著,那邊忙碌著準備工作可沒閑著,花了大約一個小時,阿三與老高終于把巨網整理好了,他們又與同伴一起把一個鐵皮平臺慢慢移出水面。董老大說,這個平臺是專門用來攪網(網太大,收網時需特制攪網機收網)用的,到時候巨網會把很大一片水面鋪滿,在鐵皮平臺上操作。為了順利收網,在使用前先要試一下。
明天10點可欣賞到萬魚爭躍場面
已經連續在西湖里干了6年捕魚的活兒,董老大也想回報一下社會。他說,明天就要“巨網捕魚”了,一年里最大的一次收獲,所以,想送個千把斤魚給福利院的老人與孩子們,嘗嘗鮮。
在明天“巨網捕魚”時,還要邀請一些福利院的孩子前來現場觀看,同時也把當天捕上來的新鮮魚兒送給福利院的老人與孩子們品嘗。明天“巨網捕魚”的地點就在花港觀魚西門處(楊公堤知味觀附近),市民們也可以前去觀看,預定早上7點左右撒網,大約8點半開始收網,9點半左右開始圍網,把魚兒趕入兜網,大約在10點,觀眾便可欣賞到萬魚爭躍的壯觀場面。
獎你一條5公斤以上的西湖鮮魚
董老大說,按照往年的“巨網捕魚”經驗,這一網下去,產量起碼在3萬公斤以上,曾經捕到的最大一條魚有52公斤。在此,杭州日報特推出兩項活動,第一,請你猜一猜,明天“巨網捕魚”里,捕到的最大一條魚的分量是多少。第二,在你的人生經歷里,曾經看到過“巨網捕魚”的壯觀景象嗎,曾經給你留下過怎么樣的深刻記憶可以與讀者共享。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