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育魚苗的技術要點
行業: 漁業
性質: 病蟲防治
簡介: 一、魚苗池選擇 面積20??30m2。水深1??1.5m,池堤堅實,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魚池要背風向陽,長方形,東西向。魚苗池不宜過大,水體不宜過深。過大,容易形成風浪、魚苗隨風浪與池壁碰撞,會降低成活率;過深,難以提高水溫。面積過小,水溫變化快,難以控制魚苗生活環境條件。 二、放苗前徹底清塘 于魚苗放養前10天抽干地水,清除雜草,挖去過多淤泥,每公頃用塊狀生石灰1500kg化水后全池潑灑,以殺死病菌、奇生蟲和敵害生物。進水時,進水口要用雙層密網過濾,以防野雜魚類進入池中,魚苗池進水后,每天早晨要定時巡塘,若發現蛙卵和水草,要及時清除。 三、科學選購魚苗 魚苗質量的好壞的,直接影響魚苗成活率。鑒別魚苗質量好環的方法有: 1.在孵化缸內,將水體攪動成漩渦狀,魚苗能在漩渦邊緣逆水游行的為好苗。 2.取少量魚苗放入盤中,魚苗游動活潑,身體清潔,口吹水面,魚苗能逆水游,倒掉水后魚苗留在盤底劇烈掙扎、頭尾彎曲成圈狀的為好苗。 四、放養魚苗要點 1.“試水”后下塘:魚苗放養前一天,取幾尾魚苗放在魚地網箱中,觀察一天,若魚活動正常,即可放苗。 2.肥水下塘:肥水池塘中浮游動物(輪蟲)正處于繁殖高峰期,魚苗人池后,有充足適口的天然餌料,能提高魚苗成活率。一般每667m2水面施有機肥200??300kg,魚池施肥后6??7天,輪蟲繁殖達到高峰期,此時魚苗即可下塘。如果水溫低,可推遲2??3天下池。 3.投食下塘:下塘前,將魚苗放入稍大的塑料盆內,按每萬尾魚苗取蛋黃2??3個,將蛋黃搗爛用水稀釋,經40目聚乙烯網布過濾,均勻灑在盆內,20分鐘后即可放人池中。 4.調溫下塘:魚苗運到池口時。注意氧氣袋與魚池水溫差不能超過土3 ℃,若溫差過大,應將氧氣袋放在魚池水面上,待袋內水溫與魚池水溫接近時,才將魚苗緩慢放入池中。如遇有風浪應選擇上風離岸2??4m處放苗。 五、合理密養 培育魚苗一般一口池只放一個品種,不宜混養,每667m2放養魚苗8萬 ??10萬尾。密度過低,不能充分利用水體和餌料;密度過高,易造成魚苗浮頭,或因餌料不足而降低魚苗生長速度。 六、投足餌料,適時施肥 培育魚苗以投喂豆漿為主,施肥為輔。潑灑豆漿要少量多次,均勻潑灑,投餌要做到“三遍兩滿塘”(即每天潑漿3次,其中2次全塘潑灑,1次圍魚地四周潑灑),豆漿要現磨現潑,不可擱置太久,每天按每667m2水面取黃豆 3??4kg,磨漿投喂。5天后,除潑漿外,還需增投豆渣、豆餅糊等精料。施肥可以增加水體營養元素,促進天然餌料生物生長繁殖,當魚池水質清淡,天然餌料生物不足時,要及時追肥。一般在魚苗入池5天后,每2??4天追肥1次,每次每667m2水面施有機肥80??100kg。 七、調節水質 魚苗入池前期,水深控制在4l??60cm,有利于提高水溫和促進餌料生物生長繁殖。7天后,每2??4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0??15cm。注水時應注意水體平直地流入池中,注水時間不能過長,以免魚長時間頂流,消耗體力,影響生長或引發跑馬病。 八、定時巡塘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觀察水質和龜的活動、生長情況,以確定投餌數量和施肥量,發現病害要及時治療和清除病死魚。 九、做好魚病防治工作 魚苗夏花階段,主要魚病有跑馬病、白頭白嘴病、白皮病等。培育期內每5??7天潑灑一次石灰水,每次每667m2水面用生石灰15kg,可以澄清水體,預防魚病。跑馬病發病時,可用蘆席隔斷魚苗狂游路線,停止注水,并適當增加投餌、施肥量。當發生白頭白嘴病、白皮病時,可用1g/m3漂白粉或0.2g/m3強氯精全池潑灑,消毒地水,連用2天。 十、適時分池 魚苗經20??25天培育,長到3cm以上時,要及時分池,以降低飼養密度,促進夏花生長,提高夏花出池規格。夏花出池前需進行2??3天拉網鍛煉,拉網前要停食1天,操作時動作要輕,速度要慢。 徐成旭(江蘇省金湖縣劉圩東蕩養殖場,郵編:211642)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