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鮰苗種繁育技術是我省今年主推的水產技術之一,為方便水產養殖戶了解這一新技術,記者采訪了省水產推廣總站的副站長申德林。
申德林介紹說,掌握這一技術關鍵是要掌握魚苗人工繁殖和夏花、魚種的培育。親魚要選擇3齡~5齡、體重2.5公斤~3.5公斤的魚,雌雄配比3:2。親魚培育池面積為2500平方米、水深約1.5米左右,每畝放養量為20尾~30尾。水溫高于13℃時開始投喂專用配合飼料,水溫21℃以上時,投餌率為2%%~4%%,并適當補充動物性(剁碎的小魚蝦)和植物性(大麥芽)等飼料。每隔10天沖水1次,刺激親魚性腺發育。要用大小能容納一對親魚的塑料桶、鐵桶、木箱等作為魚巢,其一端開口讓親魚自由出入,另一端用尼龍布封底。親魚催產后,將魚巢放置在離岸3米~5米,水深0.5米~1米的池底,開口朝向池中央,并在魚巢上系一浮子以便于定位操作。魚巢間距9米~10米,數量占放養親魚數的50%%。水溫21℃以上時,每天上午10時~11時將魚巢略提一下,趕走親魚,若有卵塊,就輕輕取出,放入有池水的內壁光滑的桶內。水溫25℃~29℃時,受精卵出膜時間約為110小時~120小時,從仔魚到幼魚期約為10天。魚卵可在池塘中自然孵化,也可用孵化槽人工孵化。孵化要求水溫為25℃~28℃,PH值在6.5~8.0之間?捎盟箖艋蚋栺R林交替使用,以防止水霉感染,在魚卵變紅色以前,每天1次。
申德林強調,苗種池要靠近水源、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較少,池埂堅固,不滲不漏。夏花培育池面積以一畝左右為宜,魚種培育池面積一般為3畝~5畝,水深1.3米~1.6米。每個魚池需備增氧機1臺。魚苗下塘前抽干池水,讓池底曬20天左右,然后進水10厘米,用生石灰兌水化漿后全池潑灑消毒。魚苗放養前10天,注水至水深0.6米~1米,施經發酵的有機肥,以培養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餌料。魚苗孵出后3天~4天至魚苗長成夏花,可采用與“四大家魚”苗種培育相似的方法,每畝放苗3萬~5萬尾,然后分塘,轉入魚種培育階段。當夏花培育成50克左右大規格魚種時,每畝放夏花8000尾~9000尾,同時搭配放養6厘米~10厘米的鰱、鳙魚600尾~700尾。剛下塘的魚苗4天~5天內不投喂飼料,當魚苗達到4.5厘米以上時,開始投喂配合飼料,投喂時要進行馴食,使它形成群體攝食的習慣。配合餌料的蛋白質含量為40%%左右,每天投喂2次,投餌率為3%%~5%%。飼養期間每隔7天~10天注換新水1次,定期用二氧化氯全池潑灑,以預防魚病和調節水質。夏花的捕撈時間一般在早晨或傍晚,捕撈夏花時的水溫要低。魚種捕撈宜在11月至翌年4月的溫暖晴朗的天氣,捕撈前要進行至少2次拉網鍛煉,需停食2天,并沖水3小時。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