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說起威海的漁業經濟,那可是威海人的驕傲。這個在全省、全國,漁業收入“掛號”的城市,將傾力打造品牌漁業、高效漁業、生態漁業,用三張牌,為威海實現漁業經濟增長猛添薪柴。
打造品牌漁業,骨干漁業企業是“龍頭老大”。他們將加大策劃、宣傳、認證力度,爭取“榮成海帶”證明商
標獲國家批準,“好當家”、“泰祥”、“食藻寶”等5個省級名牌升格為國家級名牌;在已有國家級魁蚶良種場、省級海參良種場的基礎上,爭取設立省級鮑魚、海膽、海帶、牡蠣良種場,打響“海珍品原產地”品牌;年內確保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增加到20個以上,無公害水產品增加到30個以上。
高效漁業,這張“牌”的重點是調整大洋捕撈作業布局,加大漁船及設備更新改造力度,確保今年全市遠洋捕撈漁船超過165艘,收入8.25億元以上,明年突破200艘,收入10億元以上;全面推廣應用高產高效低耗的集約化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構筑海參、鮑魚、海膽和名優魚類等優勢特色水產品養殖產業帶,爭取名優養殖產值年均增長40%以上。
引導近海捕撈漁民轉產從事以觀光、垂釣、趕海、品海鮮、購海物,和體驗漁家民俗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漁業,是打造生態漁業的重點。他們還啟動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3年內實施人工魚礁、深水網箱、海底增值、人工放流等20個項目,養護、修復和提升漁業生態系統,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水母網)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