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阿拉這里有600多畝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淡水養殖塘,現在有不少空著。村里沒有收入,群眾也賺不到錢。記者朋友,你們是否好幫阿拉想想辦法?”在岱山縣岱西鎮采訪時,該鎮水產養殖辦主任王國峰向我們提出這一問題。
2000年前后,岱山興起南美白對蝦養殖熱,縣政府也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把南美白對蝦作為中國對蝦的替代對象,大力發展養殖加工業。岱西鎮是岱山的農業大鎮,素以鹽業著名。養殖搞得好,效益遠遠勝過傳統的鹽農業。一時間,岱西村村都挖了養殖塘,養殖南美白對蝦,尤以茶前山、青黑兩個村為多。
頭兩年,南美白對蝦平平安安地養到體長10多厘米,收入十分喜人,畝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按人均管理30畝計算,一個勞動力半年可以收入3萬元,除去500元一畝建設成本,也有1.5萬元收入。
但到2003年,南美白對蝦開始發病了,病情與原來養的中國對蝦差不多。2004年,更是大面積發病,原本可以養到體長10多厘米的蝦不得不在7~8厘米長時就起捕,蝦小了,產量低了,價格也便宜了。全鎮650畝南美白對蝦一大半虧損。面對這樣的現實,今年該鎮就不太有人養南美白對蝦了。王國峰說:“離海近一點的養殖塘還可以放進海水,改養別的品種,主要是養梭子蟹,有七八十畝。還有百把畝有養嘸養放了些淡水魚,但畝收入差多了,大概只有養蝦的十分之一。青黑的300畝養殖塘有200畝干脆荒著,村里一年減少租金收入4萬元左右。”
幸運的是,今年岱西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沒有發病,上個月起捕時蝦體基本上有11~12厘米長。王國峰估計,今年雨水較多應該是個因素。“但南美白對蝦養下去肯定要生病的,今年秀山人就‘吃倒’了。”有了中國對蝦的前車之鑒,王國峰覺得必須有個新的品種來替代南美白對蝦。鎮委宣傳委員金永國也認為,將這些荒廢的淡水養殖塘利用起來最好的辦法是尋找一個替代養殖品種。“這樣最省事,這些塘可以現成利用。如果重新回填,又需要建設成本,原先扔下的建設成本也就泡湯了。”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