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秋末冬初,紫菜飄香。南澳島各紫菜養殖場都進入繁忙的收獲階段。然而,人們發現,在紫菜養殖場較多的南澳縣云澳鎮,不管是從海中運上附生紫菜的竹匾,還是岸上剪菜、做菜的女工,甚至洗滌加工的師傅,大部分生產者都是操著閩南口音的福建人。如果不是路標寫著"廣東南澳"的標志,路過的游客還以為自己身在福建呢!福建人怎么成群結隊跑到南澳島搞養殖來了呢?
南澳成數百福建人第二故鄉在南澳島養紫菜的福建老板和工人基本都來自福建漳浦縣。記者了解到,漳浦縣同樣以發展海洋養殖業為主,那么,他們為何舍近求遠,"移民"南澳島發展養殖業?面對記者的疑惑,云澳灣養殖場老板、今年49歲的福建"移民"陳耀平告訴記者,由于當地近海海灘少,海水咸度大,養殖水質次,無法進行大面積養殖,而南澳島,特別是云澳鎮,沿岸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水流快,水質好,紫菜生長十分迅速,菜質鮮甜。因此,同樣收獲的第一茬菜,南澳紫菜一公斤抵福建的幾倍價錢。記者了解到,在紫菜收獲的繁忙季節,在南澳島的福建人達二百余人,福建"四角平底船"達數十艘。可以說,南澳島已成了數百從事紫菜養殖的福建人的第二故鄉。
海納百川帶動養殖業發展作為養殖大省,福建養殖紫菜歷史悠久,技術全面,能人輩出,而且不少人專門以傳授養殖技術為生。目前,南澳島上大部分紫菜養殖場的技術工作,都由福建師傅負責。特別是對關鍵的投苗、附苗等技術環節的掌握令海島養殖戶望塵莫及。
今年34歲的福建師傅陳國藝從事紫菜養殖和研究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他告訴記者,南澳島得天獨厚的優良水質讓他們心動。因此,雖說與海島相隔160多公里,但他們還是欣然前往,并帶來養殖的大部分資金。為了保證今年紫菜的豐收,他們提前一個月前便上島,進行海中打樁、曬匾等前期準備工作。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近些年來,隨著南澳島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廣納賢才,吸引了來自福建、浙江、臺灣等各地的數百名養殖能手,他們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工藝,使南澳島的紫菜、貝類、膏蟹、對蝦等各門類品種養殖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島上的不少養殖戶也學到技術,實現了養殖致富。
紫菜養殖是一項繁雜的重體力活兒,特別是"海中載匾""剪菜""做菜"等環節,往往凌晨三四時就要起床勞作,一直干到下午三四點,勞動強度長達12個小時左右,十分辛苦。上島來的福建女工不單"做菜"十分熟練,而且能和男人一同下海"收菜",其強悍的體能令當地人贊嘆不已。一位女工告訴記者,她從事紫菜養殖多年,從精神和體能上已經習慣了這種勞作,而一同上島的女工都跟她差不多。
"黑金"年年遠銷東南亞"今年澳門的客商也慕名上島收購紫菜了。"云澳鎮下勢山村書記王龍佳一見到記者便高興地說。據他介紹,近幾年來,南澳島紫菜養殖業都獲得了不錯的收成,產品暢銷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地區,甚至走俏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南澳紫菜"的牌子是越來越響亮。
那么,今年海島的收成情況如何呢?王龍佳告訴記者,今年由于臺風季節多,福建等地的紫菜養殖場普遍減產,而南澳島幾乎沒受影響,因此,今年的海島紫菜肯定能獲得好收成。目前,第一茬菜每公斤零售價達80元,遠遠超過去年。受利好因素影響,沿島各紫菜生產廠家都鉚足干勁,力爭豐產增收。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