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昨日,柳州市政府、自治區畜牧水產局漁政處、柳州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等多個部門在柳州市江濱公園舉行魚苗種增殖放流活動。12萬尾赤眼鱒從市民手中歡快地游進了柳江河,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在12萬尾赤眼鱒中選出了100尾魚做了魚標,并為它們建立了檔案。
在放生現場,記者看到漁政人員正在用布捧起一尾尾赤眼鱒,小心地在魚鰭上系上一枚粉紅色的小卡片,卡片的一面寫著“漁政”二字,另一面標有號碼。融水苗族自治縣漁政站站長陳玉蓮介紹說,“這是標志放流”。工作人員在魚身上系了標志,并編了編號,為它們還量了身高,建立了檔案,待日后這些“標簽魚”被捕撈上來時,可以通過觀察“標簽魚”的變化,反映出赤眼鱒這個魚群在柳江里生長情況、活動行蹤、存活率和繁殖情況,對于制定漁業生產計劃非常有用。
水產專家林崗向記者介紹到,赤眼鱒是一種土生土長的廣西本地魚種,十分容易生存,抗病能力比較強,但是它屬于半洄游性魚類,必須在水流湍急處產卵。隨著全區各地筑起了不少水電站,造成各流域的水速變緩,赤眼鱒繁殖能力也在下降,如今赤眼鱒已成為容易瀕危品種。作為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之一,自治區今年要在左江、右江、潯江等流域進行人工增殖放流赤眼鱒200萬尾。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