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自2004年6月30日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生效后,廣西沿海三市在北部灣的傳統漁場大幅度縮減,大批漁民上岸轉產,海洋漁業生產形勢日益嚴峻。但從今年以來,北海市積極調整發展策略,對外開發南沙和外海,對內減船轉產轉業,取得良好成效。
2005年以來,該市掀起了開發南沙和外海新一輪熱潮。該市漁民積極籌措資金更新改造漁船及生產設備,按計劃有步驟更新了一批新型大功率鋼殼船,僅上半年已有4艘下水投產,另有6艘在建或籌備建造之中。截止2005年6月30日止,北海市共有80艘漁船持南沙專項捕撈許可證赴南沙生產,有100多艘大馬力漁船申請加入南沙生產行列。
漁船及生產設備的更新提高了漁船的生產效益,部分漁民打破了原來作業海區水深不超百米的慣例,拓展到500米水深,作業海域大為拓寬,捕獲了諸如海鰲魚、赤蝦、深海魷魚、銀鮫魚、鮟鱇魚、深水貝類等一大批優質名貴的深水海產品,獲得可觀經濟效益。
據悉,今年早春時期曾有三艘漁船創造了一航次產值75萬元的紀錄,四月份海城區剛投產的一對新型大功率鋼殼漁船第一航次捕撈產量即達120噸,產值60多萬元。
在大力開發南沙和外海的同時,該市還抓好減船轉產轉業工作。由于大量漁船從漁場退出,大批漁民上岸轉產。北海市水產局組織實施了北海市減船轉產轉業工作,在去年下半年調減首批33艘漁船、培訓180名轉產漁民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成功調減第二批29艘漁船,全部按規定拆除,漁民獲得補償金累計達86.28萬元。
編輯:鄧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