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段時間以來,由于漓江河段各種非法捕撈活動猖獗等原因,漓江魚的數量急劇減少,許多特色魚類現在已經難覓蹤影了。記者為此進行了一次調查。
記者近日跟隨桂林魚政站的工作人員一道沿江巡查,親歷了一次抓捕非法電魚人的過程。
其實,對漓江魚類的傷害,并不僅僅只是這些非法捕撈行為。這幾年,漓江上游許多地方為建電站都進行攔河筑壩,水流的截斷嚴重影響了魚類的自然遷徙。1977年的調查顯示,漓江擁有的魚類品種多達140多個,生態物種十分豐富,而現在,漓江里的魚類僅存十多種了。
桂林市水產畜牧局 高級工程師 季純善:一電,大的小的都電死了,一炸,大的小的都炸死了,而且濫捕之后大魚統統都抓光了,保證產卵的魚都沒有了,破壞產卵場,破壞集群。桂林特色的魚數量減少,經濟魚類已經很少了。
對于漓江魚類資源減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些靠著漓江常年靠打魚為生的漁民了。
漁民 黃技有:原來桂林的魚很多,很便宜,雖然現在魚的價錢上升了,但是打不到魚了。
對于漁民來說,是生存的危機,對于漓江來說,卻是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生態平衡的破壞。
廣西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副教授 謝強:因為這個河里面的魚和其它動物資源是有自然的繁殖過程的,它的繁殖和外界的利用要達到一種平衡。我們人為的去想把它加速(繁殖)不容易。
另一方面,目前漓江魚類資源的現狀也反映了漓江水體質量的綜合狀況。
廣西師范大學 資源環境系 李明順 博士:魚類可以指示這個水的質量的是好是壞,或者說,由好變壞這個趨勢可以從魚類的品種,特別是它的數量,可以來綜合的評估這個水體的質量是變壞了還是變好了。
近年來,桂林市每年都組織進行魚苗人工放流等活動,期待以此來加強對漓江漁業資源的保護。
桂林市魚政站站長 宛玉劍:在2002年設立了一個"禁漁區",在廣西內陸應該是第一個禁漁區,這幾年來看,還是效果不錯的。
除此以外,許多專家也提出,在整個江段設立"禁漁期"也將刻不容緩,否則,隨著漓江魚逐漸的減少,漓江將會變成沒有魚類的"死江"。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