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官員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已采取進一步措施保護瀕危的鯊魚資源。農業部正組織專家修訂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已考慮將一些瀕危鯊魚列入保護名錄進行重點保護;同時,政府部門倡導消費者要轉變生活方式,轉變消費方式,盡量少食用魚翅。
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副主任李彥亮表示,為保護包括鯊魚在內的漁業資源,農業部已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國際公約的要求,對鯊魚捕撈、資源養護進行監督管理,同時,中國也加強鯊魚國際貿易的監管。
李彥亮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目前沒有鯊魚的專業捕撈隊伍,捕撈鯊魚都是兼營的。中國的漁民生產的狀況和中國對水產市場的供應狀況,決定中國漁民不會把魚捕殺以后扔到海里。但他亦說,“如果有,一定是極個別的現象”。他說,中國政府鼓勵對漁業資源的合理利用,這個合理主要是可持續利用,我們也鼓勵對鯊魚的整體利用,禁止對鯊魚的局部利用,如果有這種現象,相關部門將嚴格查處。
李彥亮說,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確有食用魚翅的習慣。但對魚翅等的利用及對漁業資源的利用,都是建立在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之上,“不是把它殺光,不是吃子孫后代的飯”。他說,中國人對鯊魚的食用,主要是建立在國際公約有關的規定基礎之上。中國對鯊魚的捕撈以及對鯊魚的進出口,是按照國際公約的規定,像鯨鯊、姥鯊、大白鯊進行嚴格的管制,禁止捕撈,嚴格進出口管制。輿論界說,由于中國食用鯊魚翅,所以對鯊魚資源嚴重破壞。現在,國際組織還沒有對這一說法做出權威的評估。中國是按照有關國際公約嚴格實施管理工作的。
李彥亮表示,目前中國的魚翅消費沒有明顯降低的趨勢,主要是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開放,進口和出口貿易在大幅度增加,所以魚翅消費和正常年限基本持平。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市場規范管理司副司長于法昌表示,魚翅在中國不屬于禁止食用食品。但是,政府部門作為市場監管部門,倡導消費者要轉變生活方式,轉變消費方式,盡量少食用魚翅。對賓館、飯店等食用熊膽、穿山甲、娃娃魚等野生動物的非法行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依法對經營者處以罰款、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營業執照。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