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項改變傳統漁業交易模式的嘗試正在加緊實施。據悉,中國國際水產品期貨交易中心擬在江蘇南京設立。該項目已得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農業部有關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在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前期準備工作正在進行。
該項目是由共青團中央社會服務中心黃子恒副主任率先提出的,他曾在一份報告中提出,要通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為我國農業尋找新的發展途徑,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的新思路。這一思想引起了學術界和有關政府部門的極大關注。
黃子恒說,發展海洋漁業經濟需要從改革我國海洋漁業的市場交易模式做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產品市場一直延用原始的對手交易模式,不僅造成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市場交易信息傳遞失真、滯后,市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交易效率難以提高等,而且也導致了我國海洋漁業生產難以實現產業化、規模化,漁民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我國海洋漁業市場交易中,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非金融期貨遠期訂單交易新模式,對于解決原始交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種問題,推動海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創新的交易模式必然要求改革我國傳統、落后的分散型小農戶漁業生產模式,實施海洋漁業的集團化生產,而規模化生產必然會引致勞動力短缺的新問題。這就為轉移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中國海洋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