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自從內地活魚被驗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綠后,香港本地活魚漸漸得到市民青睞。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第一批附有本地優質養魚場計劃卷標的烏頭、黃??和青斑三種活魚,最快可望于明午推出市場。漁護署署理高級漁業主任周永權表示,希望每一個本地魚塘和魚排都參加計劃。他說,優質養魚場計劃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希望提升本地魚的口感和品質。
周永權表示,全港現時有一千一百個咸水魚魚排戶和三百五十個淡水魚魚塘戶,但已登記為優質養魚場的則只有三十個。他說,現時「優質養魚場計劃」主要針對魚類安全,如魚類藥物殘余含量和重金屬是否超標等。而登記成為養魚場的魚類,首先要符合在香港生長最少一百八十日的標準,漁護署則會在養殖期的中段時間,抽取魚類樣本進行重金屬測試。此外,登記的養魚場亦必須符合優質養魚場的基本管理準則。
雖然本地有三十個魚排或魚塘已登記為優質養魚場,但由于這些養魚場并非全部經過最后測試,如抽取魚類樣本進行藥物殘余測試;抽取水質樣本進行大腸桿菌和霍亂弧菌測試等。所以明日推出市場優質活魚的魚場,只有約十個或以下。
周永權表示,優質魚排計劃年頭已開始討論醞釀,旨在幫助業界發展本地漁業。在提升本地魚類質素之余,亦可令市民放心食用活魚。他認為市民較以前更加關心食品安全。
另一方面,漁護署于昨天在沙田大會堂廣場舉辦本地漁農產品節。漁護署農業主任陳兆麟表示,現時于本港生產的有機蔬果,有木瓜、青瓜、車厘茄、鶴藪白菜和甜菜頭等六十多種。他說,現時每日約有一千七百噸蔬果供應市場,當中只有百分之五屬有機蔬果,但市民對有機蔬果的需求有上升趨勢。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