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凌海市全面貫徹落實“海洋興市”戰略,以開發錦州灣凌海區域為契機,在漁業經濟發展中,緊密依托科技,強化人員素質,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品種結構,取得漁業經濟的飛速發展。
凌海市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興漁戰略,加強漁業科技體系建設。2005年有4名科技人員深入到民營企業,為企業生產服務。深化漁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積極發揮漁業龍頭企業在科技推廣中的作用,2005年,由龍頭企業牽頭的科技項目達到9個。凌海市還營造了培養人才和吸聚人才的機制和環境。采取多種形式吸引扶持各類人才來我市創業發展。達蓮公司創建了大連水產學院研究生培訓基地,高薪招聘管理、財務等高級人才13人;海發公司招聘管理人才35人,為企業發展及我市海洋與漁業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基礎,公司在吸納優秀人才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科研領域,由單一的水產科技向海洋生物工程方向擴展,目前海參營養素項目正在申報階段;海洋漁業部門加強漁民科技培訓工作。先后組織各類培訓班8個,發放技術資料3000多份冊,把先進實用技術與職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漁民的職業素質和致富技能。
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大力開展漁業標準化生產。新增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8.8萬畝,全市無公害產地認證面積達到17.5萬畝,新增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品種5個。海發公司、達蓮公司的有機食品認證工作已經完成,全市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4萬畝,漁業產品有機認證工作在全省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對我市水產品質量升級和提高市場占有率、競爭力將起到深遠的影響;加強市級水產品質量和種苗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上半年,種苗檢驗率達到100%,深入開展水產品藥物殘留整治和水產品市場準入的檢疫工作,實行漁業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提高水產品安全指數,增加市場覆蓋率和占有率。
強化漁業科技推廣工作,著力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堅持面向生產一線,緊緊抓住難點,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工作。加快關鍵技術的攻關、新品種的引進、新模式的推廣和新成果的轉化,加大科技支撐力度,2005年,全市共引進新技術16項,新品種4個。繼續引進馴化了大西洋牙鲆、鱖魚、鮑魚、海灣扇貝和蝦夷扇貝等12個新品種;大力推廣刺參、毛蚶、菲律賓蛤仔、黃顙魚等10個新品種的增養殖。組織試生產毛蚶、菲律賓蛤仔等貝類工廠化育苗及三段式養殖技術,2005年海發公司將培育的6個億菲律賓蛤仔苗種投放到淺海;實驗開展青蛤人工育苗技術,鑫源公司的青蛤養殖基地和海發公司的省級青蛤原種場申報工作進展順利,頗受省廳重視,海發公司在完成省級青蛤原種場驗收的基礎上將繼續申報國家級原種場;推廣了牙鲆魚育苗及工廠化和土池相結合的養殖技術以及名優新品種育苗和養殖技術。加大對海蜇養殖技術、梭子蟹池塘養殖技術和新品種養殖病害綜合防治技術聯合攻關力度,做到了引進一個品種,開發一門技術,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