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五只網箱管溫飽,十只網箱能致富!兵喓涌谒畮熘苓叺霓r民用這句話來描述水庫漁業帶給他們的實惠。
盡管目前全省已經有20萬庫區農民“靠水吃水”實現了脫貧致富,但省農業廳水產局局長姬廣聞11月14日在與本報記者談及我省水庫漁業開發利用狀況時,表示仍不滿足:“我省大型水庫面積占全省養殖面積的40%,而水產品產量僅占全省總產量的7%。”
截止到10月初,河南省已建成水庫2347座,總庫容270億立方米,還可增加養殖水面50多萬畝,發展水產業很有潛力。我省許多有名的水產品品牌如“南灣魚”、“薄山湖魚”等都來自水庫。
但現有水面的總體生產水平較低已是不爭的事實。姬廣聞舉例說,豫南地區池塘的生產水平只有沿黃高產池塘的1/3,特別是水庫漁業生產能力遠沒有發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我省貧困人口有相當一部分分布在擁有宜漁資源的庫區周圍。”
河南省農業廳副廳長孫學順分析,造成我省水庫漁業開發利用低的原因,除了起步較晚、資金投入不足外,也與病害防治、技術推廣、執法裝備等支撐體系建設跟不上有關。同時,水產苗種體系結構布局不合理,優質水產苗種缺乏,制約了水庫漁業的發展。還需要指出的是,我省水庫漁業組織化程度低,沒有形成規模化優勢,導致產能效益難以發揮。
孫學順認為,水庫漁業潛力大,但要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尤其要在調整品種結構,不斷挖掘“名特優新”上下工夫,盡快形成品牌。(河南日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