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安徽巢湖市居巢區以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規模效益”型漁業為主線,從示范引導、推廣標準化養殖、加強基地監管等方面入手,使全區水產品品質逐年提升。目前,該區被國家認證的無公害標準化示范區達6萬畝,其中國家級達5萬畝。“巢白”牌鮰魚、河蟹、甲魚、鱖魚、青魚、草魚、黃顙魚、鳊魚等品種獲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安全水產品認證率居全省前列。
為了提高水產品品質,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該區先后與上海水產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聯合成立專家團,用新技術、新成果培訓農(漁)民,推廣普及蟹鱖混養、蝦蟹混養、蝦稻輪作、魚禽綜合養殖、三網養殖以及80比20養殖法等生態養殖模式。在亞父、半湯、黃麓、火同煬等地推廣種草、投螺,大力開展生態修復養蟹模式。同時,加強養殖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組織全區養殖戶按國家及行業標準進行養殖。加強對生產基地和投入品市場監管是該區提升水產品品質的主要舉措。他們定期對養殖和加工基地各項生產記錄進行檢查,抽查倉庫中的漁藥、飼料。同時,加大漁業生產投入品管理力度,定期對市場進行巡查,發現問題藥品及時處理,從源頭堵住違禁漁藥的來源,確保違禁漁藥不流入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