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某資深人士來稿稱:2001年日本進口中國烤鰻62957噸、2002年55707噸、2004年下降到43992噸,預計2005年只有3萬噸左右,比去年減少了1萬多噸,只有2001年的一半。他指出:我國的鰻魚80%以上依靠出口,然而全國2000多家養鰻場中恢復出口登記備案的只有279家,占10%左右,其中福建省有113家,占全省1300多家養鰻場的8.6%。平均每個烤鰻廠掛鉤的養殖場只有5.3家(最多的17家、最少的1家),烤鰻廠無法從正常渠道獲得正常生產所需的原料,朔源制度形同虛設。再加上中國CIQ檢驗孔雀石綠的標準比日本、韓國還嚴格得多,CIQ要求烤鰻廠承諾一旦發生殘留問題,“自愿永遠放棄相關產品的出口資格”,而大部分烤鰻廠沒有價格高昂的硝基呋喃檢測設備,終日如履薄冰、不敢貿然恢復正常生產。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烤鰻出口將處于半癱瘓狀態。
他指出:今年7月我國烤鰻對日本出口量達3480噸,8月份暫停出口,10月份恢復出口后,出口量只有13噸,預計10-12月中國出口烤鰻只有1000~2000噸(福建省僅占1/5),相當于2004年同期7630噸的1/3~1/4,大部分養殖者和烤鰻廠已經4個多月沒有收入了,艱苦打造20多年的中國養鰻業瀕臨崩潰!
他強調:采用健康養殖模式按照日本的標準用藥,每噸鰻魚養殖成本增加1萬多元,而目前沒有藥物殘留與有藥物殘留的鰻魚差價達2萬元以上,明年5月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檢測藥物的項目將越來越多,檢測標準越來越嚴格,鰻魚的品質差價和藥物殘留的風險肯定越來越大,對中國養鰻業者來說,規范用藥是關系到養殖場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應該在改進養殖模式上狠下功夫。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