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長期濫捕現象嚴重
在珠江口打了40多年魚的培叔感觸良多:這幾年消失的魚太多了,像石斑這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魚,以前是一網下去很容易就打到,條條都有六七十斤重啊,還有鳳鱭、大黃魚、馬鮫等等,但現在基本是抓不到了,好幾年沒有看見了。
一項調查表明,廣東傳統海域的四百多
種海產品目前僅發現兩百來種。廣東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廣州市黃沙水產品批發市場,天然海產品產量及品種僅占該市場的10%左右。
東海漁場是我國第一大海洋漁場,以魚種多、品質優、產量高而蜚聲中外,但浙江省嵊山縣漁民今年春節后的首次出航就大敗而歸,大部分漁船幾乎撲空,寥寥無幾的小魚小蝦還不夠柴油成本。
東海漁業資源近年來的加快衰竭實際上是長期濫捕的必然結果。船越造越多,越造越大,漁網越織越密,越拉越長,現代裝備的捕撈隊伍在海中布下了天羅地網,即使是小魚小蝦也在劫難逃。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大剛說,“目前我國近海90%以上的水域基本上已無魚可捕,‘海洋荒漠’慘烈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最大限度保護和恢復海洋漁業資源
來自農業部漁業局的消息說,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展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動:國家已相繼推出海洋捕撈“零增長”、“負增長”政策,海水養殖開始成為漁業經濟的新增長點:東海區漁監局全面實施魚蝦蟹貝等特色品種的人工增殖放流計劃,幾年來累計向東海人工放流總量已超過20億尾(只),山東省提出了“反哺大海,修復漁業資源”的口號,并分別在煙臺、榮成、膠南等地建立了12處主要漁業生物資源保護區……然而范圍最廣、見效最快、影響最大的保護舉措,仍屬伏季休漁。
經過全國4萬余名漁政人員11年的依法護漁,伏季休漁制度有效地保護了以帶魚、鲅魚、鯧魚、黃魚等為主的海洋魚類幼魚,使之得到休養生息,使東海、黃海近海漁業資源量有所增加,漁獲物的數量和質量也都有了提高。廣大漁民切身感受到了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制觀念增強了,遵守伏休制度的自覺性也提高了。但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日趨衰竭的狀況,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伏季休漁制度,是我國依法保護漁業資源、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所采取的一項切實可行的重要措施。這一制度的實行,不僅進一步緩解了過多漁船和過大捕撈強度對漁業資源造成的巨大壓力,也有效地遏制了海洋漁業資源的衰退勢頭,增加了主要經濟魚類的資源量。
科學依法利用海洋
專家指出,要想有效實施對我國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要想使我國的海洋漁業資源早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最為緊迫的是相關政府部門繼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積極尋找、提供其他出路比如實施和推廣人口水產養殖計劃,特別是大力加強科學發展觀在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和保護過程中的宣傳和落實,使全社會充分意識到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遵守伏季休漁制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用科學發展觀的眼光看,海洋漁業資源的利用,應當是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的需求,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其他物種需求的發展模式。惟其如此,我們才能長久、持續地開發利用這個寶貴的“再生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2條規定,國家根據捕撈量低于漁業資源增長量的原則,確定漁業資源的總可捕撈量,實行捕撈限額制度。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漁業資源的調查和評估,為實行捕撈限額制度提供科學依據。
專家指出,保護海洋漁業資源還需要正確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嚴格執行和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這樣才能使海洋漁業資源長盛不衰,持續地造福于人類。
南方漁網:漁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