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安徽)日報訊:廬江縣推進河蟹進湖泊、鮰魚進水庫、龍蝦進稻田工程,養殖面積達到22萬畝,一舉跨入全省水產養殖強縣,唱響了富民新漁歌。
生態養蟹滿湖金
8月的黃陂湖,一碧萬頃,波光粼粼。
筆者乘坐著小舨船進入4萬畝的河蟹生態養殖區。“今年放養的80萬只河蟹正在水草里茁壯成長,10月可采收,年成好的話可賺500萬元左右。”隨行的縣水產養殖場場長宋德苗告訴筆者,每年金秋時節,是漁民們最高興的時候,只只殼青如洗、澄澈純潔的黃陂湖大閘蟹被打包貼標遠銷新加坡、澳門、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占全省出口總量的20%,產值6000萬元。
近年來,廬江編制實施河蟹養殖系列地方標準,調整養殖結構,推廣生態養蟹新模式,在全縣范圍內由“大養蟹”向“養大蟹”、“養健康大蟹”邁進,在黃陂湖區創造了“水草——貝類——螃蟹”在水體中共生互利的生態模式,在養蟹水體中栽植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水草,為河蟹提供了攝食、棲息、蛻殼、躲避敵害的條件,給螺螄等貝類提供了吸附物,為河蟹提供較好的天然餌料,同時控制了浮游生物的數量,創造了適宜河蟹生長的水質環境,使河蟹健康成長。新的理念使“黃陂湖”螃蟹平均規格增大3至4成,畝均增收500元以上,畝產效益達到8800元。
網箱養魚滿箱銀
柯坦鎮的虎洞水庫,一泓碧波蕩漾在崇山峻嶺之間。養殖戶楊曉輝正在自家網箱里照顧那些可愛的“魚寶寶”——美國斑點叉尾鮰。2006年,楊曉輝率先在虎洞水庫建造33只金屬網箱,面積660平方米,進行美國斑點叉尾鮰網箱試點養殖,當年產鮰魚70噸,因為水好魚優,純掙了10萬元。去年,他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建造網箱200只,總面積達到了6000平方米,投放鮰魚種苗40噸,產成魚400噸,獲利80萬元。
縣水產辦主任吳成甫告訴筆者:“美國斑點叉尾鮰肉多鮮嫩,易于加工,深受歐美消費者的青睞。但是,這種魚養殖條件非常苛刻,從魚苗到飼養必需經過有關部門備案,達到標準才能養殖,水質溶氧量要高,易于高密度養殖。虎洞水庫達到了這個標準,一只網箱可產成魚15噸,真是一箱鮰魚一箱銀啊!”
為利用這一湖好水幫庫區農民致富,廬江縣以鮰魚開發為龍頭,進行美國斑點叉尾鮰種苗培育,取得了成功,以繁育、養殖和加工出口的鮰魚產業鏈已初具雛形。目前,虎洞水庫斑點叉尾鮰放養量已達300只網箱,產量達500噸,產品成為日本、美國、英國和德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稻田養蝦生白玉
石頭鎮芮崗村的養殖能手丁勇軍從春季一直忙到現在。他去年每畝田收獲龍蝦240公斤,還收了400公斤稻谷,畝均收益達5500元,是常規種植的五六倍。今年,丁勇軍將基地面積擴大到15畝,“好好賺一筆。”丁勇軍顯得無比激動。目前在廬江像丁勇軍這樣的養殖戶已有1000多戶,養殖面積達7000畝,年養殖產量1000噸,創產值2000萬元,高效養殖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據縣水產部門的曹工程師介紹,“稻蝦共作”是將龍蝦放入稻田,利用龍蝦旺盛的雜食性,吃掉稻田內的雜草和害蟲,同時龍蝦的糞便作為天然肥料滋養水稻生長。這樣稻田可盡量不打藥、少施肥,在有限的空間里生產更多無公害大米和龍蝦,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由于龍蝦價格逐年攀長,為解決蝦糧爭地矛盾,降低內塘養殖風險,廬江水產部門以科技園為核心,開辟了郭河、同大、石頭和金牛等鎮的龍蝦養殖區,創造了“開溝養蝦,圍田種稻”的新模式,實現了種稻養蝦雙贏,因為污水少、水質好,不施肥、不打藥,養出的龍蝦澄澈紅潤,味更鮮美,長出的水稻晶瑩剔透,口感極佳。這種龍蝦和水稻是市場上的暢銷貨,每百公斤大米可賣到200元,每公斤“綠色龍蝦”的價格也比一般龍蝦高出4元以上。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