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0名分別來自潮陽和潮南漁區的轉產轉業漁民一起走進課堂,認真向專家學習養鮑魚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記者昨天上午在潮陽區黨校看到的場面。據悉,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汕頭將在潮陽和南澳各舉辦一期轉產轉業漁民培訓班,對100名自愿申請的漁民進行免費培訓,進一步拓寬其就業途徑。
昨天上午10時,這些漁民手中拿著書本及筆記本等學習用品,高高興興地來到潮陽區黨校接受水產養殖技術指導和培訓。大家雖然以前一直是在海上謀生,現在被納入減船轉產計劃轉產轉業,棄捕準備從養,坐到課桌前學習起相關科學技術知識和勞動技能來,自然更加認真、投入了。記者現場看到,在這個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這些棄船上岸的漁民們有的翻開書本閱讀,有的則邊聽邊做筆記,無論是年輕的,還是頭上已見成片白發的,大家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熱情高漲。一名正在翻閱一本叫《南方海水養殖實用技術》的書的老漁民不無感慨地說,最近幾年來,他和其他漁民兄弟出海捕撈漁獲物越來越少,特別是去年和今年,油價飛漲更使大家雪上加霜,轉產轉業成了他們的出路。現在政府給他們免費培訓重新就業的技能,是對漁民群眾生活的關心,他會跟其他到此上課的轉產轉業漁民兄弟一樣,珍惜這個難得的自我提高的學習機會。
由于這些轉產轉業的漁民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而且存在普通話不常講、難聽懂的情況,為了確保其技能培訓的質量,市海洋與漁業局特地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潮汕籍專家來為這些漁民講課,并選擇他們想聽、愛聽易懂的內容,讓他們能夠盡快掌握所學實用技術。記者昨天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在汕頭近期將培訓的100名轉產轉業漁民中,潮陽區40名,潮南區10名,南澳縣50名。其中,潮陽和潮南的50名漁民從10月21日起先在潮陽區黨校集中接受培訓,而南澳的50名轉產轉業漁民也將于11月上旬進課堂“充電”。結合汕頭漁業結構調整,以及漁民意愿的實際情況,專家們給這百名漁民授課的內容主要有水產養殖基礎知識、深水網箱養殖技術,以及鮑魚育苗與養成技術等,培訓合格者由中科院南海所鑒定站頒發初級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汕頭都市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