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水產品質量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市漁業部門積極實施以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為重點的國家“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使市民吃上放心水產品。
截止到目前,我市已通過省海洋與漁業局認定的無公害水產品產地有黃圃順景養鰻場、港口大南養殖場、板芙大文養殖場、南朗青蟹養殖場等11個,認定面積共15675畝。另外,認證的品種有中華鱉、青蟹、禾蟲等9個。這些無公害認證是如何為我們的水產品安全保駕護航的呢?以南朗青蟹養殖場為例,該場首先從魚塘養殖環境整治入手,利用淺海灘涂的優勢引海水養殖,塘水得到循環更替,保證了水質。另外,相關部門又按有關標準制定養殖品種的養殖規程和質量監控措施,重點加強環境監測、養殖密度、飼料和漁藥等投入品的管理、培訓,推廣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技術以及做好水產病害的測報和防治工作。南朗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梁子坤表示,層層有措施,層層有監管,為水產品筑起了安全質量網:“作為農口部門,對農產品的初級環節有個監管的責任,通過無公害養殖,這個品質安全有保障。我們將以點帶片,去推動全鎮的養殖場逐步走向無公害養殖,這也是形勢發展的要求。”
目前,我市每年生產無公害水產品2810噸,“寶平牌”羅非魚片、鳙魚和“寶和牌”魚罐頭等8個漁業產品先后獲得省名牌產品稱號,在省同類名牌產品中約占三分之一。市漁業部門表示,今年漁業部門將再投入140萬元,再創建12個省級無公害基地,力爭到2007年將無公害水產品產地和產品認定、認證面積分別擴大到22.5萬畝和15萬畝,分別占魚塘面積的84.6%和56.4%。(中山日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