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海藻資源高值化利用及環境治理新途徑”取得重要進展,有關海帶高值利用方法學創新的論文“轉化海帶成為新型海洋生物反應器”5月份在影響因子8.6的國際生物技術領域頂尖雜志“Trends in Biotechnology”發表。
秦松研究員等人通過借鑒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的原理,對海帶轉化方法、載體元件、轉化受體與再生途徑、篩選機制等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成功地建立了利用海帶生活史,將孢子作為轉化受體的技術途徑,實現了重組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PA)突變體基因在海帶中的穩定與高效表達,并且設計了全封閉的栽培設施,發展海帶成為安全可控的海洋生物反應器。
我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藻栽培國,“海藻資源高值化利用及環境治理新途徑”項目,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集成,將海藻轉化成為有效清除海洋環境富營養化元素、生產藥物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反應器,對于將世界規模第一的海藻產業升級為服務于海洋環境可持續發展、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兩年多來,在課題組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系列技術突破,發表和接受SCI、EI論文近30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有兩項國際專利已經進入所在國家審核階段。(海洋研究所)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