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比起化肥、雞糞等養大的魚,生態魚不僅污染小,無公害,而且吃起來口感細膩,鮮有泥腥味。
長壽湖方面稱,自去年7月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以來,經農業部蔬菜質量監督檢驗測試(重慶)中心監測認定,已先后有白鰱(鰱魚)、花鰱(鳙魚)、草魚、翹嘴紅白、鯽魚等5個品種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書,并于今年1月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核發的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書。
目前,長壽湖生態魚年產量約3000噸,花鰱、白鰱為主,主要銷往盤溪市場,盡管批發價高達7元/公斤-12元/公斤,但一上市就被搶光;草魚、翹嘴紅白、鯽魚產量很少,多由長壽湖自己開的兩個魚館消化。
與此前網箱養魚時5000噸的年產量相比,改為生態養殖后長壽湖淡水魚產量驟減。不過,長壽湖方面稱,由于生態養殖不需投放飼料,不會有大規模魚病,養殖成本最多只有網箱養殖一半,再加上生態魚無污染口感好,利潤率可達40%,而網箱魚多只有10%。
嘗到生態養魚甜頭,長壽區已有意將區內大洪湖2萬多畝水面打造成又一個水上生態牧場;而長壽湖的程文農業發展公司則表示,已前往四川尋求建立生態魚養殖基地。鏈接水上牧場探營
只投放魚苗,不投放飼料,就能養出生態魚,水上牧場究竟是啥模樣?9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長壽湖探營。
當天下午,記者從獅子灘鎮漁政碼頭登上摩托艇,從壩前向庫尾深入約5公里,沿途除兩處捕撈漁網外,湖面不見一個網箱,水色一片青綠,也無魚草之類的飼料漂浮水面,倒是不時有游艇穿梭其中,小型三角翼飛機掠過,岸邊有掩映在樹叢中的度假村。
當地漁業公司護漁隊長李世明稱,如此美景都是生態魚養殖的功勞。此前,長壽湖網箱擠滿湖岸港叉,投放的化肥、雞糞等飼料,讓7萬多畝的湖面變黑、發臭,最嚴重時,人入水游泳后會渾身發癢。
據介紹,生態魚養殖因不投放飼料,減少了污染源。另外,適量養魚可消化湖水中的富營養物質,以及各種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對湖水起到凈化作用。目前,長壽湖水質常年保持在三類以上。
目前,因生態魚養殖只管投放魚苗,長壽湖漁業工作重點已轉移到護漁和捕撈上。李世明介紹,他所在公司里,護漁、捕撈占了漁業生產人員的大頭。其中,護漁隊主要職責一是環保,嚴防對湖亂排污、亂施肥,保證湖水水質;二是防盜。
長壽湖生態魚年產量還受到嚴格限制,綠色食品認證書規定:白鰱1500噸,花鰱1100噸,翹嘴紅白20噸,鯽魚、草魚各10噸。
在市場上如何辨別生態魚?李世明表示,因為產量有限,目前長壽湖生態魚只在盤溪市場有每天約10噸的銷售。與網箱肥水養魚不同,長壽湖生態魚體型相對修長,背脊顏色更深一些,個頭相對較小,以花鰱、白鰱為例,多在1公斤左右。(重慶晚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