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州市計劃一年時間徹底清除黑診所、“三無”飲食店檔等場所,并于今年4月起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專項統一行動,查封整頓了一批黑餐館。然而,時隔半年,記者近日回訪曾被查封的無證照生產經營場所時發現,絕大多數被查封的無證照餐館上演“換湯不換藥”的把戲,有些“黑店”甚至在查封當天下午就重新開門營業。對此,廣州市整規辦有關負責人要求當地居委會加強執法力度,盡量遏制已經被查封的無證照商戶“死灰復燃”。
地點: 越秀區廣州大道中鷹都商貿城
黑店“小肥羊”改賣“二郎田雞”
執法回放:
5月24日上午,執法人員到位于廣州大道中的鷹都商貿城檢查時發現,開設在這里的十多家餐廳中,“鄂爾多斯小肥羊”、“三珍快餐店”、“西夏人”等三家餐廳竟沒有營業執照,“鄂爾多斯小肥羊”甚至連衛生許可證都沒有,餐廳內毫無消毒設備,廚房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也不合理,如此三無餐廳卻已經經營了大半年。執法人員當即強行查封了這些“黑店”,暫扣了其無照從事餐飲業服務的煤氣瓶、桌椅等物品。
記者回訪:
被執法部門查封的“鄂爾多斯小肥羊”如今搖身變成了無證照經營的“二郎田雞”。10月3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鷹都商貿城,一樓的迎賓小姐說:“(鄂爾多斯小肥羊)早就不做肥牛火鍋了,不過現在的田雞味道也很好。”在二樓已改換門庭的“二郎田雞”店內,記者發現,店內結構同“鄂爾多斯小肥羊”幾乎沒有差別,沒有擴大廚房面積,廚房內的設備布局也沒有任何改進。
記者沒有在店內發現任何經營證照,詢問收銀員有沒有營業執照時,收銀員立刻露出防范的姿態,“你問這個干什么,只管放心吃就行了”,記者再追問“能否出示一下衛生許可證?”收銀員極不耐煩地將頭扭向一側,無論記者再怎么追問都裝作沒聽到,完全置之不理。
隨后,記者又到鷹都商貿城其他幾家5月份被查封的店鋪查看,除一家正在招租外,其余幾家都更換了承包商,經營項目依舊是餐飲、娛樂,店內也依舊找不到營業執照,而且這些店鋪的服務員對于記者的詢問都顯示出異常的緊張和警惕,無論如何打探都是三緘其口。
而當日記者到商貿城管理處則吃了“閉門羹”。一樓一家修車廠的工人說:“上半年執法人員對他們的查封被媒體曝光了,但沒過多久餐館就重新招商開門,應該還是沒有辦證,不然怎么一見有人問,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緊張?”
地點:天河區東莞莊一帶食肆、超市
非法超市不理“取締令”仍營業
執法回放:
7月3日,聯合督查行動組到天河區五山、東莞莊一帶進行突查,在受查的21家經營場所中,竟有八成為無證照經營;尤其在東莞莊一帶,檢查人員所查17家店鋪中,僅有2家證照齊全,有的甚至曾在中午被查封,晚上又開始營業。更有上千平方米的超市堂而皇之地非法經營長達3個月之久。對于未能出示衛生許可證的店鋪,衛生部門當即在其店外張貼了取締公告,并現場查封了16家無證照店鋪。
記者回訪:
記者近日再次來到東莞莊一帶,發現除一家餐館較為冷清,門口貼有一張“旺鋪轉讓”的告示外,其他幾家生意都不錯。隨后,記者走進這些曾被查封的餐館,但仍然沒有找到相關證照的蹤跡。一家蘭州拉面館的伙計告訴記者:“我們沒有執照,這里有誰有執照呀?”
曾被貼上取締公告的大超市內外依舊繁榮,當記者詢問逛超市的市民“這個超市是最近才開門的嗎?”,得到的回答大多是:“聽說超市被工商查封過,但好像從來就沒有見到他們停業!”
地點:海珠區敦和桂田東約
發廊變餐館瞄準晚上開張
執法回放:
7月7日中午,廣州整治無證照聯合督查組一行到海珠區桂田東約檢查,海珠區當時正在開展“搬家式清除無證照黑店”的整治行動。記者在現場看到,整整一排兩層建筑樓群中,25家“無證照”店鋪被清理得片甲不留,而在最靠邊的一間街機室,剛到門口就聞到屋內涌出陣陣刺鼻的霉味。據附近居民介紹,這家店為躲避檢查,經常緊鎖大門,要進去必須繞道走后門。
記者回訪:
昨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敦和桂田東約,這里看上去安靜了不少,大小餐館取代了曾經的發廊,這些餐館大多晚上才開門營業,老板和服務員白天則以打麻將消磨時間。記者在跟湛江美食店服務員聊天時獲悉,這一條街上的餐館基本上都是8、9月份承租的,包括其上班的小店在內,幾乎都是無照經營,“因為店鋪只是晚上營業,執法人員晚上從來都不來檢查,白天他們來了又查不出什么,所以至今都沒被逮到。”
記者采訪時還發現,曾經被清除一空的隱蔽游戲機室如今也是照常營業,室內依舊潮濕、陰暗,不少穿著校服的學生正在全神貫注地打游戲。此外,曾經被搬空的二樓KTV娛樂場所竟也被改造成了招待所。
地點:天河區體育西橫街
無證“海鮮街”越關生意越火
執法回放:
6月9日下午,執法人員在天河區的體育西橫街檢查時,發現“湘有緣”、“黃國勝精武鴨頭王”和“川味閣”等三家餐飲店沒有取得營業執照,但都已經營半年以上,其中“黃國勝精武鴨頭王”屬連鎖餐飲店。據當時一名執法人員介紹,不少連鎖經營企業以為只需辦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因此開分店時沒有逐一再申請證照,這其實屬于無證照生產經營行為。此外,育蕾小區內有一家名為“湘情美食館·海鮮街”的無證餐飲店,當時帶隊執法的市領導曾指出,這樣的開在居民樓內的飲食店污染了居住環境,應該堅決予以取締。
記者回訪:
日前,記者回訪體育西橫街時發現,這一帶的無證照餐飲店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愈來愈多。6月份被查處的湘有緣、黃國勝精武鴨頭王和川味閣等三家無證照經營餐飲店中,只有黃國勝精武鴨頭王已經關門,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而且“川味閣”旁邊還新開了一家火鍋店,記者在這些店內都沒有看到齊全的證照。
記者以“想在附近開一家餐館”為由,與川味閣的老板聊了起來。店老板說,由于小區居民投訴太多,工商局根本就不給辦營業執照,因此他們也沒把證照辦齊。當記者問及幾個月前他們被查封的事時,店老板說,上次檢查后他們已經向工商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但現在只能邊做邊看,有人來檢查就趕緊關門。
育蕾小區內掛著一條紅色橫幅非常醒目——“育蕾小區嚴禁房中房改建,請投資者慎重考慮”。就在橫幅的旁邊,那家4個月前曾被查封的“湘情美食館·海鮮街”餐飲店仍在開門營業,生意不錯,經營者甚至在店門口立了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歡迎顧客申請美食卡”和美食卡的一些優惠措施。
廣州市整規辦:加大回訪密度鏟除“釘子戶”
近日,記者以投訴人的身份撥通了天河區整規辦的電話,向工作人員舉報東莞莊一帶一家無證照經營的燒烤店鋪,工作人員記下店鋪的具體地址后便向記者保證會立刻備案,通知執法人員盡快查處。記者進一步表明,其實這個燒烤店早在5月份就已經被執法部門查封過,但根本沒有見到燒烤店關門過。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些“釘子戶”確實很難改邪歸正,經常都是上午貼上封條,下午路過時發現他們照樣在營業,這個整治工作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徹底整治好的,出現反復更是正常現象,但整規辦肯定會盡力打擊。
記者日前還就此電話采訪了市整規辦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指出,一方面,現行法規對懲治這些屢教不改的無良“釘子戶”除了沒收經營用品和罰款、責令關門整頓外沒有其他辦法;而另一方面,這些“釘子戶”的經營成本相當小,經營物品即便是被執法部門全部沒收,他們也完全不在乎這些看似“小兒科”的處罰,并且很容易“重整旗鼓”,所以政府的整治工作顯得有些棘手。
該負責人同時明確表示,廣州整治無證照經營場所工作進入規范管理以來,政府的回訪工作一直都在進行,最近正在開展對天河南地區的回訪,但回訪的密度和力度可能還不夠,今后會加大回訪的密度、擴大回訪面積,同時加強屬地管理,要求當地居委會加強執法力度,盡量遏制已被查封的無證照商戶“死灰復燃”。
相關鏈接
整治工作分“四步走”
據廣州市整規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的整治無證照生產經營場所工作從今年4月上旬起至年底結束,并按照“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分四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動員摸查4月上旬~4月底),廣州市各區、縣級市組織相關部門對本轄區內各行業無證照生產經營情況作全面摸查,分類造冊登記,邊摸查邊整治。
第二步綜合整治5月~8月,根據摸查的情況逐一整治,該取締的要堅決取締,該引導辦證的要限期引導辦證,構成違法犯罪的要堅決打擊。
第三步規范管理9月~10月,及時查找、堵塞整治漏洞,鞏固整治成效,防止無證照生產經營活動回潮反復。
第四步考核總結11月~12月,11月底,廣州市將組織力量對各區、縣級市的整治工作進行考核。
據統計,截至9月底,全市共取締無證照生產經營35881戶,引導辦證26209戶,累計完成66.62%。隨著《關于整治無證照生產經營工作中涉及場地問題的處理意見》出臺,一些涉及政策的問題逐步明確,全市將進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各區、縣級市將每周組織轄區力量對區內重點區域,特別是無證照經營比較密集的地區進行集中清理。同時,創建一批亮照經營示范片區,原則上中心城區和主要的商業集中地區都必須建成亮照經營示范區。
編輯點評 死灰復燃不太正常
李 龍
面對著無證照經營“死灰復燃”的投訴電話,整規辦工作人員回答說“出現反復是正常現象”。出現反復,這話我也信,但絕大多數無證店都一齊反復,問題就大了,就很值得人們深思了。
眾所周知,廣州不但是個現代商業發達的都市,也是個小商小販云集的城市。無證照經營者數量太多,給執法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但是以執法成本高于“釘子戶”的經營成本來解釋管理上的無奈,在道理上好像難以說得過去。
因為執法機關不是以利益來衡量工作業績的企業單位,而應以服務市民、服務城市作為自己的工作標尺。對于那些該取締的無良“黑診所”、衛生不達標的黑餐飲,就算“執法成本高”,也應該嚴厲整頓,與此同時,是否應講究工作方法和策略。我的看法,對于那些深入社區的便民商販,可以采取合理引導,幫其由無證走向有證。僅僅靠突擊檢查和突襲回訪,與無證照經營者玩“捉迷藏”的游戲,當然起不到徹底整治的效果。而且,越整治不徹底,留下的后患就越大,今后相應的執法成本就越高。
據了解,今后廣州市還將特別對無證照比較密集的地區進行集中清理。隨著清理整頓力度的加大,也許這些密集地區會關門一批、逃跑一批、轉正一批。
試想一下,無證照之所以集中到這里,證明這里有其一定的市場。假如我們的規劃部門在當初的城市規劃和設計時,就能充分考慮到小商小販的存在,假如我們的有關部門,以適當低廉的門檻引導他們合法經營,總比等到這里無證照經營成了氣候,執法部門再花相當大的執法成本來取締清理,要合算得多。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不久前廣州市鬧得紛紛紜紜的整治“住改商”,在實施了一段時間后又調整為不實行“一刀切”,這或多或少地能給當前的集中清理無證照經營一點啟示。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