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臺灣媒體報道,對臺灣究竟有沒有發展養珠產業的潛力,各界看法不同。島內漁政單位并不太看好,而業者卻是信心滿滿,高雄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林雪幸則認為,只要建立蓄養和自主經營模式,臺灣不怕日本專美于前。高雄海大不但曾開設島內首見的“珍珠養殖學”課程,小琉球珍珠研究站也已在籌設中,短期內將以蓄養馬氏貝和黑蝶貝為主。
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場長張國亮表示,馬氏貝、黑蝶貝、白蝶貝、企鵝貝等均可養珠,八十年代及最近會有業者興起來臺養珠念頭,主要就是看中臺灣有貝類資源,其中,澎湖有黑蝶貝、也有企鵝貝,而黑蝶貝正是生產黑珍珠的重要母貝,難怪澎湖會被來自日本或本土的業者青睞。
張國亮指出,臺灣要發展養珠產業,最重要的是要讓養殖漁民看得到成果、產生信心,所以他建議養珠業者先由成貝插珠做起,插珠后,交由漁民養成,讓漁民在較短期間看到成果,再從養苗開始。
其實,蓄養和繁殖珍珠貝的技術并不是臺灣養珠產業能否成功的關鍵,繁養殖黑蝶貝并不困難,臺灣已經有這方面基礎。張國亮認為,黑蝶貝等這類二枚貝對藻類營養源的要求較高,必須讓它吃得夠營養,能否繁殖高營養源藻類才是養珠產業成功的關鍵。
不過,臺灣大東山珠寶公司經理呂恒旭認為,珍珠渾然天成,不像其它貴重寶石,必須切割琢磨才能彰顯珠光寶氣,所以最能以天然形色襯托女性氣質;他看好珍珠的市場前景,加上澎湖水域干凈少污染,又有蝶貝資源,大東山已準備在澎湖內灣設立觀光珍珠養殖場。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